《送浑将军出塞》原文赏析

  • sòng
    hún
    jiāng
    jūn
    chū
    sài
  • [
    táng
    dài
    ]
    gāo
    shì
  • jiāng
    jūn
    guì
    bīng
    qiě
    qiáng
    hàn
    jiā
    shì
    hún
    xié
    wáng
  • sūn
    xiāng
    chéng
    zài
    cháo
    zhì
    jīn
    yàn
    zhī
    xià
  • kòng
    xián
    jìn
    yòng
    yīn
    shān
    ér
    dēng
    zhèn
    cháng
    wǎn
  • yín
    ān
    xiù
    máo
    meǐ
    zhú
    piáo
    yáo
  • guǎng
    广
    cóng
    lái
    xiān
    jiāng
    shì
    weì
    qīng
    weì
    kěn
    xué
    sūn
  • zhuàn
    yǒu
    shā
    chǎng
    qiān
    wàn
    zuó
    biān
    tíng
    shū
    zhì
  • chéng
    tóu
    huà
    jiǎo
    sān
    shēng
    xiá
    bǎo
    dāo
    zhòu
    míng
  • néng
    gān
    wàn
    xīn
    qín
    pàn
    zuò
    nián
    xíng
  • huáng
    yún
    bái
    cǎo
    qián
    hòu
    cháo
    jiàn
    jīng
    máo
    diāo
    dǒu
  • sài
    xià
    yìng
    duō
    xiá
    shào
    nián
    guān
    西
    jiàn
    chūn
    yáng
    liǔ
  • cóng
    jūn
    jiè
    wèn
    suǒ
    cóng
    shuí
    jiàn
    hān
    dāng
    shí
  • yuǎn
    bié
    qīng
    rào
    cháo
    píng
    róng
    zǎo
    zhòng
    xuān
    shī

原文: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相关标签:送别写人将军爱国出塞

译文及注释

将军您出身尊贵,而且麾下兵力强盛,您的祖上汉朝时已经是浑邪王。将军族贵,世代在朝中都蒙受皇恩,现在您的部属在燕支山一带。您的士兵都是阴山一带的健儿,出战时常骑着好马。您的战马佩着银饰的马鞍,勒着镶玉的肚带,军中飘扬着精美的蝥弧旗。屡次追随哥舒翰将军击溃突厥军队。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在谋划方略上和卫青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妙手运筹。据说边境又有千万敌人的骑兵入侵,昨天边塞上告急文书已经到了。城头上吹响了号角,匣中的宝刀日夜在鸣叫。浑将军意气风发,决定出征万里以外;努力作战,准备了出行一年的计划。军队前进,扬起的尘土与白草相掩映;早上高举旌旗,夜里则击刁斗传令。边塞上有很多侠义少年,关外春天看不到杨柳。从军应该选谁呢?击响宝剑高声歌唱正在这个时候。您将远行,我和您分别,请别轻视我的送别之情,希望您早日平定侵略者,以便及早给朝廷献上获胜捷报的诗歌。

注释:
浑将军:即浑释之,曾为右武卫大将军,其祖先是曾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
将军族贵:语见《旧唐书·浑瑊传》。
浑邪(yé)王: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
燕(yān)支:山名,也作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东。
控弦:引弓,意指士兵。
阴山:在内蒙古东部。
登阵:一作“临阵”。
大宛马:古大宛国多宝马,故用以形容好马。
蝥(máo)弧:旗名。
逐:跟随。嫖姚:这里指哥舒翰。
骨都:本为匈奴王名,这里指突厥将领。
李广: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卫青:汉代名将,曾任大将军,数次率军出击匈奴,皆大胜。 《送浑将军出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其中,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高适在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这个时候他创作了一首名为《送浑将军出塞》的诗歌。

这首诗是为右武卫大将军浑释之出征而作的赠别之作。浑释之是哥舒翰麾下的将军,他要率领军队出征,保卫边疆安宁。高适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浑将军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诗中,高适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浑将军出征的场景。他写道:“塞上风云尽,长城戍楼空。凭高望远处,胡兵正猖狂。”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浑将军出征的关切和担忧。

同时,高适也表达了对浑将军的赞美和祝福。他写道:“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战未休。天山雪花飞不尽,胡兵夜战血沾裘。”这些诗句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坚韧,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祝福。

整首诗以其豪放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浑将军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它不仅是一首赠别之作,更是对唐代边塞将士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送浑将军出塞》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更是唐代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热爱,也能够体味到唐代文化的辉煌和卓越。 《送浑将军出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继而,“燕支”、“阴山儿”、“大宛马”三句,再次展示出浑将军家族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他们的部曲精锐,驰骋燕支,箭无虚发,所向披靡,展现出浑将军家族的威武之势。

接下来的四句,“银鞍玉勒绣蝥弧”,将焦点聚集到浑将军身上。通过描写马具精良、军旗猎猎的场景,展示出浑将军的高昂志气。随后,通过提及历史上的名将霍去病、匈奴左右骨都使等人物,烘托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和赫赫战功。此外,还以李广的体恤将士和卫青的灵活用兵为例,突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战略才能。

第二层的内容则描述了敌人再次向边境发动侵略战争时,浑将军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诗人通过描写塞外的艰苦生活和凄严肃穆的气氛,再次突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而诗中的夸张想象,如宝刀昼夜鸣叫,更加强调了浑将军为国杀敌的决心和意气豪迈。

整首诗通过描绘浑将军家族的雄壮气势和浑将军个人的英勇形象,展示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勇敢面对。诗人通过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使浑将军的形象更加高大雄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送浑将军出塞》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唐代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横吹曲辞。出塞

唐代 沈佺期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
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

送别出塞

唐代 陈子昂

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
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