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xún)。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做春”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连续下雨十来天。不肯放晴,错过了在花街上寻找的人。
今天报道天晴了,花已经凋谢成尘。寄语花神,何如当初不要做春。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译文及注释详情»
①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这里指的是连续下雨的时间段,通常为十天左右。
②“做春”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这句话是在表达对过去某种决定或行为的后悔和反思,意思是当初如果知道结果会这么糟糕,就宁愿不去做那件事。在这里,指的是对过去的决定或行动感到后悔,认为当初不应该去做春,即不应该去做某件事。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词的开头使用了一个含量更大的句子,以扩充题旨。作者通过使用“不肯开晴”和“风雨成旬”这两个词语,表达了寻花被误的情感。这不是多余的重复,因为如果只是“风雨成旬”,那些惜花者可能会想,总会有一刻的天晴,只要乘机会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过这个春天。而“不肯开晴”和“误却”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使得这种想法更加有份量。
然而,词篇并不是一直顺着一个方向发展的。在“今朝报道天晴也”这句话之后,出现了一个转折:“花已成尘”!上片中说的是“误却”,总还是误了当日仍有下一日的希望。而此时一个“尘”字已经把花事说到了头,对于寻花人来说,剩下的只有懊丧与绝望。最后的“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怼之语,也是痴想。这种痴想正说明了他的情深,而这种至情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慨。词中埋怨花开不得其时,也蕴含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运用转折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寻花被误的懊丧与绝望,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感慨。同时,词中也蕴含了作者对于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的痛苦。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