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秋风吹入鸣皋山中,凉爽的月夜飘扬着悠扬的箫声,脱去了那身肮脏的官服,刚刚离开混浊不堪的官场中,凭窗遥望远山景色尽收眼底,朝晖夕暗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夜晚暮色朦胧笼罩大地山峰仿佛变低,晴日明丽一望无际仿佛山峰只在眼前,清早晨雾散去朝阳仿佛从山顶升起,山峰显得更加挺拔高峻。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鸣皋(gāo):山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
挂衣冠:指辞官归隐。
尘劳:人世间的烦劳,此指官场的应酬。
岩岫(yán xiù):山洞,山穴。
醪(láo):酒酿,此处指酿酒之处。
陶写:即写作。
风骚:此处指诗文的讽怨寄托,亦即其政教功利。
乐因循:意为安于山水之乐。
能潦倒:意为甘于淡泊寂寞。
《行香子·秋入鸣皋》译文及注释详情»
许古是金代中后期的一位谏官,他在明昌五年(1194年)通过了进士考试,成为一名官员。在他的官职生涯中,他曾担任过左拾遗、监察御史、右司谏等职务,并多次提出建议和陈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古逐渐对官场的腐败和权力斗争感到厌倦,他决定辞去官职,回归山林。
许古选择了伊阳作为他的隐居之地。伊阳位于伊水之北,是一片幽静而美丽的山林。这里的山峦叠翠,溪水潺潺,空气清新宜人。对于许古来说,伊阳是一个远离尘嚣和纷争的地方,他可以在这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在他返归山林的时刻,许古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他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伊阳的美景和宁静,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平静的渴望。这首词也反映了许古内心的挣扎和选择,他放弃了权力和名利,选择了返归山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这首词不仅是许古个人经历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许古的选择和他对官场的批评,引发了人们对于官场体制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这首词成为了一种对于现实的反思和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的象征,也成为了后来文人士人追求自由和返璞归真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行香子·秋入鸣皋》创作背景详情»
的经历有关。他在官场中历经风雨,深知其中的虚伪和繁琐,因此对于自然的追求和自由的向往更加强烈。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的心境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
词中的描写手法也非常巧妙。通过对山的观察,词人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细腻,同时也将自己与山融为一体,表达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而在下片中,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醉态和挥毫的自由,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放松和对艺术的追求。最后的几句则总结了词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性格,他纯任自然,自甘淡泊,对于闲适自在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整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流畅自然的句式,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和自由的追求,词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真实自由的向往。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性的反思和追求。它通过描绘词人的心境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他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行香子·秋入鸣皋》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