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兵马,最终救了赵国。这句话暗指魏王救赵的行动虚情假意,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虚情假意:假意的表面情感。
子西:指赵国平原君的儿子赵子西。被害:指赵子西被秦国所杀。可痛可惜:既可悲伤,又可惋惜。
相如:指汉朝文学家相如。讽喻:用讽刺的方式表达意思。车轼:车辕上的横木,这里指车辕。防断:防止车辕断裂。
吴起: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劝谏:劝告。修德第一: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品德是第一要务。
袁盎:汉朝官员袁盎,因上书劝谏,被刺客所杀。枉死:冤死,无辜丧命。真凶难辨:真正的凶手难以辨认。
聂政:战国时期的侠客聂政,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深入水井认尸。深井:指水井的深处。
忠良:忠臣和良将。殉国:为国家而死。人头落地:指被斩首。厚葬:举行隆重的葬礼。宠赠:赐予宠爱和奖赏。予谁:给谁。
《古东门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元和十年(815年)的六月三日清晨。当时,力主平叛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杀害,而力主讨藩的御史中丞裴度也在通化坊被歹徒刺伤。这一事件引起了朝野的轩然大波。一些当权的朝官因为害怕强大的藩镇势力,只是通过宠赠和厚葬来了结此事。然而,另一些主战的官员,如许孟容、白居易等,坚决要求缉捕罪犯,追查真凶。
柳宗元是刚刚到柳州上任的官员,当他得知这一情况时,感到非常悲愤。他决定以乐府旧题《古东门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乐府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常用于表达政治观点和社会问题。通过选择这个形式,柳宗元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
柳宗元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分歧和权力斗争。一方面,有些官员因为畏惧藩镇势力而选择了妥协和回避,只是通过宠赠和厚葬来平息事态。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官员坚决主张追查真凶,维护朝廷的权威和公正。柳宗元作为后者的代表,通过创作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一事件的愤慨和不满,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
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官员们的不同立场。柳宗元的作品也成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声音,展示了他对于正义和公正的追求。
《古东门行》创作背景详情»
不慎,就可能导致国家的危机。”这种隐晦的表达方式,既能传达出诗人对当朝政治的担忧,又能避免直接触及皇帝的忌讳,可谓巧妙至极。
总的来说,柳宗元的《古东门行》是一首充满了隐喻和典故的诗歌作品。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当朝政治的思考和担忧。诗中所引的典故虽然看似与当下政治无关,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的深意。这种曲折含蓄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体现了封建社会下文人的智慧和机智。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处境和他们对政治的思考,也能感受到他们在言辞之间的辛辣和深情。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