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杏花盛开的香气弥漫,柳树已经变绿,垂下的柳丝飘飘如缕,轻盈如烟。她住在水边的房屋里,卷起帘子,眼前只有一片黄昏的雨景。晚风吹来,烛光摇动。心中感到苦闷,愁苦地躺在床上。想要回去,却又无法回去。不知道她现在住在哪里呢?外面芳草茂盛,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注释:
点绛唇:这是一种词牌名,共有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烟翠:指青蒙蒙的云雾。缕:指线,形容柳枝一条一条地垂下。
朱户:指红色的门窗,通常用来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指灯烛的光映出的人或物的影子,在风中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指因为春天即将过去而引起的忧伤和苦闷的情感。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指散发出香气的草,也可以指刚出土的青草。
《点绛唇·红杏飘香》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词的创作过程。这首词有多个版本,有人称之为贺铸词,也有人称之为李清照词,但根据《东坡词拾遗》和南宋人编的《外集》卷八十五的收录,应该是东坡词。据《东坡词拾遗》中提及,这首词的背景发生在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三月。当时,东坡正在从京口返回钱塘,在京口得到了一本乡书,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点绛唇·红杏飘香》创作背景详情»
,情感相通的深厚情谊。
最后两句,“明知归不去,迷归路”,是整首词的高潮所在。明知归不去,指的是词人明白自己无法与所爱的女子相守,无法实现心中的愿望。迷归路,则表达了词人对于回到过去的渴望和迷茫。这两句词语简练,却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明知无法回到过去,却仍然迷失在回忆和思念之中,无法忘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色和伊人的美好,通过对红杏翠柳的描写,暗示了词人对伊人的钟情。同时,通过黄昏雨和烛影摇风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自己相思情境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以明知归不去、迷归路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对于无法实现愿望的痛苦和迷茫。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