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原文赏析

  • tián
  • [
    xiān
    qín
    ]
    míng
  • tián
    duō
    jià
    zhòng
    jiè
    beì
    nǎi
    shì
  • tán
    zài
    nán
  • jué
    bǎi
    tíng
    qiě
    shuò
    céng
    sūn
    shì
    ruò
  • fāng
    jiān
    hǎo
    láng
    yǒu
  • míng
    máo
    zeí
    hài
    tián
    zhì
  • tián
    yǒu
    shén
    bǐng
    yán
    huǒ
  • yǒu
    xìng
  • gōng
    tián
    suì
  • yǒu
    huò
    zhì
    yǒu
    liǎn
    yǒu
    bǐng
    yǒu
    zhì
    suì
    guǎ
    zhī
  • céng
    sūn
    lái
    zhǐ
  • nán
    tián
    zhì
  • lái
    fāng
    heī
    shǔ
  • xiǎng
    jiè
    jǐng

原文: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
以我覃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相关标签:诗经劳动

译文及注释

áo):吃禾根和节的害虫。
祈:祈求。
田祖:农田的神灵。
农神:农业之神。
食心虫:吃禾心的害虫。
嫩苗苗:嫩的幼苗。
付之一把大火烧:用火烧掉害虫。
流云:密集的云。
淅淅沥沥:形容小雨声。
润如酥奶酪:形容雨水柔和。
公田:国家所有的农田。
农奴:农民。
私田:个人所有的农田。
割:收割。
棵子:指庄稼的嫩苗。
捆:捆绑。
遗漏:遗落。
孤寡老妇:指庄稼的残留物。
周王:指周朝的国王。
视察:检查。
话唠:闲聊。
南北垄向:指田地的方向。
恭恭敬敬:非常恭敬。
祭祀:向神灵祈祷。
红牛黑猪:祭祀时所用的牲畜。
禄位高:指福禄寿命长。 《大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两首古代诗歌《小雅·甫田》和《小雅·大田》的姊妹篇。这两首诗都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时所用的祈年诗。

《小雅·甫田》描写了周王巡视春耕生产的情景。在这首诗中,周王因为“省耕”而祈求粮食生产能够有“千斯仓”“万斯箱”的丰收。这表达了周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于丰收的期望。

而《小雅·大田》则描写了周王督察秋季收获的情景。在这首诗中,周王因为“省敛”而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这表达了周王对于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望,希望通过督察收获来实现更大的福祉。

这两首诗歌都是古代祈年诗的代表作品,通过描述周王的行动和祈求,表达了对于农业生产和国家繁荣的渴望。它们展示了古代社会对于农业的重视和对于丰收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统治者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关注。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于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的重要见证。 《大田》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出的农业经验之一。最后一句“曾孙是若”,与首章相呼应,再次强调了农奴们的努力是为了取悦“曾孙”,凸显了主奴关系。



第三章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丰收的盛景。“稻黍菽麦”,四种主要农作物在丰收时的景象,形成了一幅丰收的画卷。而“稻黍菽麦”四个字的排列,又恰好是按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排列的,显示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入了解。接着,诗人又用“皆秀”、“皆实”来形容作物的繁茂和丰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稻黍菽麦,皆秀而实”,则更加强调了农业丰收的喜悦和成果。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农奴们收割的场景。“丰年多黍稷”,黍稷是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丰年收获多,说明农业丰收的喜悦。而“秀色盈庭”,则形容了收割后的田地一片繁华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用“黍稷之穗”、“菽麦之实”来形容作物的丰满,再次强调了农业丰收的成果。



最后一句“曾孙是若”,与前两章的“曾孙是若”相呼应,再次强调了农奴们的努力是为了取悦“曾孙”,凸显了主奴关系。同时,也为第四章的祭祀套话式的余波做了铺垫。



第四章是全诗的末章,主要描写了曾孙的巡视和主祭。诗人用“巡瞻”、“主祭”来形容曾孙的活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而“祭祀套话式的余波”则暗示了曾孙的地位和权力,以及农奴们对他的敬仰和顺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业丰收的场景和农奴们的努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主奴关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词语,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力量,给人一种振奋和鼓舞的感觉。同时,诗人通过末章的祭祀套话式的余波,暗示了曾孙的地位和权力,以及农奴们对他的敬仰和顺从。整首诗既是对农业丰收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揭示和批判。

《大田》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畲田词五首·其四

宋代 王禹偁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

宋代 卢炳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题农父庐舍

唐代 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