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桃花和李花在春风中摇曳着妩媚的身姿,随风舒展的柳条比桃花和李花还要柔美。叫人取来笙,唱着歌随意游玩,暂且不管人世间的无端愁思。
趁着天晴连夜赏春景,就怕一场雨后春天就结束了。杂乱的杯盘不要收下去,才刚到早上就已经喝醉了。
注释:烂熳:亦作“烂漫”。意为繁盛、热闹。
扶头:指饮酒。意为举杯、干杯。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以抒情的笔调和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春光明媚和作者的快乐心情。开头的两句描述了桃李和杨柳在春风中的美丽景象,桃李妩媚动人,杨柳更显温柔。这些词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展现了作者对明媚春光的热爱。
接下来的四句则着重描写了作者的春游。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尽情游赏的心情,不去管闲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乐活动中。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惜春爱花的意愿,趁着晴好的天气,连夜赏花。这些词语如“烂熳游”和“管闲愁”突出地描绘了作者的游兴之高。
结尾的两句写到了醉酒。词中描述了杯盘草草,尚未收起,又准备来日再饮扶头酒,以便长醉不长醒。这暗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意愿,与前面的“且莫管闲愁”相呼应,说明作者虽然看似玩得潇洒,但内心仍然感到凄苦。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作者能够及时行乐,以超越苦痛。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明快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春光明媚和作者的快乐心情。通过对春游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明媚春光的热爱和对快乐的追求。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凄苦,但他能够通过及时行乐来超越苦痛。整首词轻松活泼,饶有趣味,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鉴赏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