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别浦盈盈水又波,凭栏渺渺思如何?
纵教踏破江南种,只恐春来茁更多。
译文:站在河流入江海之处,看着那绿水盈盈,轻波荡漾,倚着栏干远眺,引发了怎样的情感啊!就算你把红豆踩破了,在江南种下,只怕等到来年春天,会萌发出更多的相思!
注释: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思:感情,情绪。
纵教:即使。
《红豆词 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创作的,属于一组诗中的第三首。整个诗集以红豆来象征情思,显示了作者在外出行时,抚摸手中的红豆,怀念赠予他红豆的思念的女子。萧艾在《王国维诗词笺校》中解释道:“这首诗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不是有意模仿前人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深情厚意,似乎是他怀念内地的作品。” 《红豆词 其三》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分析。这首诗通过借用江淹《别赋》的典故,表达了相思之情难以磨灭的主题。诗中的第一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表明了离别引发的相思之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离别,就会伴随着相思的痛苦。接着的“思如何?”似乎是在问自己如何面对相思之苦,而答案就是“伤如之何!”这种伤痛无法抑制,也无法消除。
接下来的两句诗通过红豆的喻象,进一步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消除。红豆本身并不懂相思,只是人们用它来寄托相思之情而已。无论红豆是否存在,相思之情仍然存在。诗人想要通过消除红豆来摆脱相思之苦,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就像踩破红豆,它依然会在春天重新发芽一样,相思之情也会更加强烈地重新激荡在心头。诗中的“只恐”语气上似乎是推测,但实际上是肯定的。诗人巧妙地运用婉曲的语气,增强了读者对这种无法消除的相思之情的印象。
这首诗在整个组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回答了第一首诗中红豆是否懂相思的疑问,同时延续了第二首诗对相思之情的刻骨铭心的描绘,为下一首诗对爱赏红豆的描述做了铺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借用典故和喻象,生动地表达了相思之情难以磨灭的主题,同时展示了诗人巧妙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能力。
《红豆词 其三》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