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后遇恩不沾》原文赏析

  • fàng
    hòu
    ēn
    zhān
  • [
    táng
    dài
    ]
    bái
  • tiān
    zuò
    yún
    leí
    peì
    rán
    kaī
  • dōng
    fēng
    běn
    zhì
    bái
    yuè
    shàng
    lái
  • cháng
    shā
    guó
    sān
    nián
    weì
    huí
  • shí
    xuān
    shì
    gēng
    wèn
    luò
    yáng
    cái

原文: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相关标签:抒情豪迈乐观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天上雷鸣电闪,风起云涌,原来是皇上下了连绵春雨,皇恩大开。
东至日本,南到曾经贡献白羽雉鸡的越南都享受到这次皇恩。
可是我却像汉朝的贾谊,流放在南方,已经三年了,还不赦回。
什么时候再把我招入皇宫,问我天下大计,让我能够施展才华呢?

注释:霈然:雨盛的样子。
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
长沙:用西汉贾谊典故。贾谊曾被贬长沙三年。
宣室:也是用贾谊典。宣室是未央宫的正殿,贾谊遭贬后,汉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 《放后遇恩不沾》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白的一首诗作《夜泊牛渚怀古》的创作时间和背景。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在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流放途中创作的,但也有人认为实际创作时间应该是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春天。这个观点的支持者认为,诗中的“云雷”并不是指雷雨,而是指云和雷声,因此不能说李白在这首诗中希望得到赦免。另外,通过与李白其他流放时期的诗作联系,可以推断这首诗是在流放结束后创作的。 《放后遇恩不沾》创作背景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东鲁门泛舟二首

唐代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来日大难

唐代 李白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
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授以神药,金丹满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西江月·送朱泮英

宋代 谢逸

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入关意气喜生风。年少胸吞云梦。
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争看荀氏第三龙。春暖桃花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