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原文赏析

  • cháo
    zhōng
    cuò
    ·
    cháng
    nián
    xīn
    shì
    lín
    jiōng
  • [
    sòng
    dài
    ]
    fàn
    chéng
  • cháng
    nián
    xīn
    shì
    lín
    jiōng
    chén
    bìn
    xīng
    xīng
    fāng
    shuǐ
    yuǎn
    guī
    xīn
    yún
    píng
  • liú
    lián
    zuì
    huā
    cán
    yǒng
    hòu
    shān
    míng
    cóng
    liáng
    chuán
    zài
    jiǔ
    jiào
    xián
    què
    chūn
    qíng

原文: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相关标签:抒情向往隐居朝中措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心中对归隐已有多年的向往,在仕途上历经风尘劳累,人已疲倦,如今双鬓已经花白。想想追逐名利与平淡的生活相比,哪个更能长久,我隐居的决心是如此之大,能与天相媲美。

到那时将会有无数次留连不舍的欢聚,观赏花开花落,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一天,尤其喜爱雨后明媚的青山。我将用我的小船装满美酒,邀请好友们相聚畅饮不停,再也不让美好的情景溜走,只是将我的时光浪费掉。

注释:长年心事寄林扃:指长久以来希望隐居的心愿。

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晋)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花残日永:花已凋谢,白天也显得漫长。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介绍了范成大的词作《石湖词》。词中表达了范成大对仕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上片以云水为象征,表达了对仕宦之情的不满和对退隐之心的渴望。词人认为仕宦之情不如水的远大,而退隐之心却愿意与云平齐,因此他常常将心事寄托于山林之中,时刻向往归隐。下片则描绘了归隐山林的乐趣。词中设想了春景明媚的时候,词人带着酒出游,畅快地享受在山林间流连一醉的乐趣。结尾处词人发誓,从此以后他要随意漂游于酒船之中,绝不错过美好的春光。整篇词表现了一种恬淡的心境,展现了一个散漫疏阔、洒脱不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辛弃疾那些豪放纵横的词相比较,范成大的词更加婉转动人,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感觉。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读者读这首词时也会有这种平和的感觉。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照片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是一位南宋时期的汉族诗人。他出生在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成大的诗歌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被誉为南宋诗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范成大最初受到江西派的影响,后来开始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题材广泛,但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们都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对于南宋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范成大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诵和赞赏。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内容真实生动,深受读者喜爱。范成大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融入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范成大的逝世年份为1193年,享年67岁。他的诗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被追谥为文穆,以表彰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猜您喜欢

归隐

宋代 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游金山寺

宋代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唐代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