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

  • xún
    yōng
    zūn
    shī
    yǐn
  • [
    táng
    dài
    ]
    bái
  • qún
    qiào
    tiān
    xiāo
    yáo
    nián
  • yún
    xún
    dào
    shí
    tīng
    liú
    quán
  • huā
    nuǎn
    qīng
    niú
    sōng
    gāo
    bái
    mián
  • lái
    jiāng
    xià
    hán
    yān

原文: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相关标签:赞颂隐居典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绵陡峭的苍翠山峰高耸入云端,远离尘嚣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停着白鹤正在休息入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注释:
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 《寻雍尊师隐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它可能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当时他在蜀中创作。

蜀中是指中国古代的四川地区,这里山川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李白在蜀中创作的时期,正值他的青年时代,充满了激情和对世界的探索。他游历山川,领略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白游历蜀中期间创作的,他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蜀中的山水灵动而壮丽,给了李白灵感和创作的动力。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他豪放奔放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白在蜀中的青年时期,他在这片土地上游历、思考、创作,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到诗歌中。这首诗可能是他对蜀中山水的赞美,也可能是他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的表达。无论如何,这首诗都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寻雍尊师隐居》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尊师的逍遥自在态度,以及他与诗人的深厚友谊。接下来的三联则以寻觅古道、倚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等描写,展现了雍尊师居所的美丽环境和宁静祥和的氛围。最后一联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与雍尊师的离别之情,以及诗人独自走下山的凄凉感觉。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雍尊师的高尚品质和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群峭碧摩天”中的峭、碧、摩天,以及“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中的暖、青、卧、眠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音乐感。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雍尊师的赞美和描写,间接展现了自己对声律的不拘束态度。他认为声律只是一种约束,而真正重要的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因此,他在写作中不拘泥于声律的规范,而是追求自由自在的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雍尊师的赞美和描写,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声律的不拘束态度,追求自由自在的表达方式。整首诗构思精巧,描写细腻,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寻雍尊师隐居》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宋代 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送张五归山

唐代 王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村居书喜

宋代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