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长期醉酒之后并没有什么妨碍,当我不醒的时候又有什么可以思考的呢?酒糟腌渍了个人的功名,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酒曲埋掉了万丈凌云的壮志。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嘲笑屈原不应该轻生自尽,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认为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注释:
饮:这首曲子据说是范康(字子安)所作,曲名为《酒》。
“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妨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这里引用了《楚辞·渔父》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方,却。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糟腌”三句:意思是酒把个人的功名、千古的兴亡和无限的壮志都埋葬了。糟腌:用酒糟腌渍。腌,在这里表示玷污。醅渰:用浊酒淹没。渰:与“淹”同义。曲埋:用酒曲埋掉。曲:酒糟。虹霓志,指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
达:显达,与“穷”相对。屈原(前330?—前278):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为了实现以民为本、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他与楚国的反动贵族统治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宣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自班固以来,就有人指责屈原“露才扬已,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离骚序》)。
知音:知己。陶潜(365—327):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名利,放弃县令的职位回乡隐居,以诗酒为伴。
《寄生草·饮》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家国兴亡的关切和痛苦。他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动荡。
在个人层面上,白朴经历了一系列的离乱和困苦。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战乱和政治动荡,这使得他深感山河的沉重和禾黍的悲伤。这些困境和痛苦无疑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他痛心疾首,愤恨满腔。在这种情况下,白朴感到只有通过饮酒才能排遣内心的凄凉和愁闷。他的“劝饮”一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充满了家国之痛和兴亡之感。
同时,白朴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不稳定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担忧。他认为只有通过饮酒,才能暂时忘却这些忧虑,排遣内心的痛苦。因此,他的创作背景也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白朴的创作背景既有个人的遭遇离乱,也有时代的动荡不安。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家国兴亡的痛苦和担忧,以及对酒的倚赖和寄托。这些背景赋予了他的作品独特的底蕴和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之作。
《寄生草·饮》创作背景详情»
白Unable to read data from the transport connection: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寄生草·饮》赏析详情»
白朴(1226—约1306)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他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关于白朴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他的出生年份大约在1226年左右,去世时间约在1306年左右。这些年份只是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推测得出的,并非确凿无疑的事实。
总的来说,白朴是元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曲作家,他的作品对元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代表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演出,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