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重过金陵》原文赏析

  • yīng
    ·
    chóng
    guò
    jīn
    líng
  • [
    sòng
    dài
    ]
    wāng
    yuán
    liáng
  • jīn
    líng
    zuì
    hǎo
    yǒu
    zhū
    lóu
    tiáo
  • juē
    juàn
    yòu
    píng
    gāo
    kǎn
    wài
    shào
    jiā
    zhì
  • gēng
    luò
    jìn
    huā
    feī
    jìn
    yáng
    huā
    chūn
    chéng
    qiáo
    cuì
  • wèn
    qīng
    shān
    sān
    guó
    yīng
    xióng
    liù
    cháo
    weǐ
    mài
    diàn
    kuí
    qiū
    huāng
    tái
    bài
    leǐ
    鹿
    shǐ
    xián
  • zhèng
    cháo
    chéng
    xié
    yáng
    yǐng
  • tīng
    lóu
    tóu
    jiā
    yuàn
    jiǎo
    weì
    jiǔ
    chóu
    xīn
    xiān
    zuì
  • jiàn
    shēn
    yuè
    mǎn
    qín
    huái
    yān
    lóng
    hán
    shuǐ
  • cǎn
    cǎn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dēng
    huǒ
    tóu
    shì
  • kǎi
    shāng
    zhī
    xìng
    feì
    jiāng
    yóu
    chàng
    tíng
    huā
    yīn
  • shāng
    xīn
    qiān
    leì
    hén
  • xiàng
    kǒu
    qīng
    rèn
    wáng
    xiè
    jiù
    lín
  • lín
    chūn
    jié
    lián
    hóng
    fěn
    chéng
    huī
    xiāo
    suǒ
    bái
    yáng
    fēng
  • yīn
    chóu
    tiě
    suǒ
    qiān
    xún
    màn
    chén
    jiāng
  • huī
    shān
    zhàng
    西
    chén
    biàn
    便
    hǎo
    jiǎo
    jīn
  • qīng
    tán
    dào
    chéng
    shì
    huí
    shǒu
    xīn
    tíng
    fēng
    jǐng
    jīn
  • chǔ
    qiú
    duì
    shí
    tàn
    rén
    jiān
    jīn
    zhēn
    ér
  • dōng
    fēng
    suì
    suì
    hái
    lái
    chuī
    zhōng
    shān
    chóng
    cāng
    cuì

原文: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
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
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
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
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
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
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
伤心千古,泪痕如洗。
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
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
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
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
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相关标签:豪放典故咏史怀古抒怀

译文及注释

金陵故都的形势是最雄伟、最美好的,有朱红的高楼耸立。可叹浪迹天涯的倦客,再来此地登高远眺,栏杆外已看不到多少佳美的景致。更何况梨花落尽,杨花飞尽,春天也变得十分憔悴。问青山,可还记得三国的英雄、六朝的雄伟?

郊外荒丘,蔓草遍野,猪鹿衔着枯芥菜在荒台败垒中出没。寂寞的夕阳残照下,潮水拍打孤城。听楼头鼓角哀怨,未曾举杯,愁心己如酒醉。夜色渐深,秦淮河洒满月光,烟霭笼罩着寒冷的河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亮处是渡江口的夜市。可叹歌女不知江山兴废之恨,隔着江水还在唱那《后庭》遗曲,余音袅袅刺人心扉。伤心千古兴废,泪流如水。乌衣巷口道路荒芜,只依稀看出是旧时权贵王、谢毗邻而居的残颓。临春阁、结绮阁两座名殿早巳荒废,当年美丽的后妃也化为了尘灰,墓地里白杨萧瑟、寒风哀泣。

回想遥远的过去,千寻铁锁横江,最终空沉江底。手挥羽扇遮挡西来的尘土,正好头带角巾回私第。清妙的玄淡到底能成何事?在新亭上回首眺望,家国风景如此。如今身为囚徒,悔恨何时已。可叹人间,古往今来,兴亡如同儿戏。东风年年还来,吹入钟山,重重绿树苍翠。

注释:
莺啼序:词牌名,又名《丰乐楼》。共四片,二百三十六字。第一、第二片各九句,四仄韵,第三片十三句五仄韵,第四片十四句七仄韵。
迢递:高峻的样子。
槛外:栏干外面。槛:窗户或长廊旁的栏干。
佳致:美好的景致。
麦甸:长满荠麦的野地。甸: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葵丘:长着葵菜的山丘。
鹿豕:麋鹿和野猪。
衔枯荠:叨着枯萎的荠菜。
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化用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 《莺啼序·重过金陵》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的情景。在这一年,元兵大破临安,南宋恭帝和后妃以及三千多人被俘北上。词人也未能幸免,他对南宋朝廷的忠心使他不得不仕于元朝,只好做了道士。然而,由于他的忠诚,词人最终被释放,回到江南。这首词是词人在得以南归后重游金陵时所作。 《莺啼序·重过金陵》创作背景详情»

评价

这篇文章以金陵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界的轮换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一种怀旧情结。作者在全词的结尾再次回到金陵景物,与篇首的“倦客又此凭高”形成呼应,展示了登高远眺的场景。同时,作者通过“春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这句描写,强调了自然界的不变和恒久存在。

文章中的怀旧情结是整篇的一个总结,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作者暗示了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的岁月的思考。钟山作为景物的象征,依旧屹立不倒,但人事已经不再,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

整篇文章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事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怀旧情结使得文章更加富有情感和深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会被作者的思考所触动,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事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怀旧情结。作者通过对金陵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不变和恒久存在,与此同时,通过对人事的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怀旧情结使得文章更加富有情感和深度,引发读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莺啼序·重过金陵》评价详情»

赏析

《莺啼序·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词作。全词分为四片,采用了“赋”的笔法,通过实景入手,引出对三国、六朝的疑问。

第一片是总写,点题之后,写出词人的心情和时令。词的开头引用了南朝诗人谢朓的《隋王鼓吹曲·入朝曲》中的“迢递朱楼”一句,将金陵古都的景象浮现在词句之中。接着,词人自称“倦客”,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心灰意懒的厌倦情绪。词人重游故地,眼前仍然是“迢递朱楼”,但在他眼里,已失去了往日的美好。词人通过“成憔悴”和“少佳致”将心境和时令的描写融合在一起。最后,词人用疑问句点出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逝去和英雄豪杰已成古人的感叹。

第二片转入具体的写景和抒情的描写。词人描述了虚拟的景物,如“麦甸葵丘”、“荒台败垒”等,通过景物的更替暗喻了世事的变迁。同时,词人还运用了典故,如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中的“麦甸葵丘”,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片是写人物的描写。词人通过描写“翠华拂砌”、“红粉薄妆”等细节,展现了金陵故都的繁华和美丽。同时,词人也通过描写“倦客”、“悲歌”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时光和英雄豪杰的思念之情。

第四片是总结和抒发情感。词人通过描写“青山依旧在”、“人事已非今古”等词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最后,词人以“莺啼”作结,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对金陵故都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实景入手,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和运用典故等手法,展现了词人对金陵故都的思考和怀念之情。词中融入了对历史的疑问和感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英雄豪杰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莺啼序·重过金陵》赏析详情»

典故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写一篇典故,题目为《铁索横江》。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有一个典故讲述了东吴和东晋之间的战争。东吴曾经在江面上横设铁索,作为防御工事,以抵挡东晋南下的进攻。然而,晋将王烧断了铁索,导致东吴失去了天然的屏障,最终导致国土沦丧。

这个典故中还涉及到东晋士族代表人物王导的故事。他曾与外戚庚亮共同掌握东晋的大权,但他们之间的势力斗争导致了南宋士大夫之间的不团结。王导在一次大风扬尘时,用羽扇挡住尘土,称庚亮为“尘污人”,暗指庚亮的行为不符合士大夫的身份。另外,王导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他辞官归家的。有人建议他在庚亮带兵到他的治所时暗中戒备,但王导却说:“我与庚亮虽然都是王臣,但我本怀布衣之好。如果他想来,我就戴上角巾,穿上乌衣,何需过于严肃!”这个故事中的“角巾还第”意味着王导辞去官职回家的决定。

此外,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群南宋士大夫在新亭相聚,欣赏美景,享受宴会。然而,周侯中突然感叹说:“风景虽然美丽,但正是因为有山河的差异才让人感到悲伤。”大家都相互流泪,只有王导变色说:“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拯救王室,恢复神州,怎么会像楚国的囚犯一样对峙呢!”

这些故事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对时局危机束手无策的现状。汪元量在评论这些历史故事时,表达了自己对兴亡的感慨,同时也对历代亡国君臣的责备。他用轻松的语气来引出这个沉重的话题,以儿戏来喻指兴亡,表达了他对人间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这个典故通过描述东吴和东晋之间的战争、王导的故事以及南宋士大夫的困境,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内部纷争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保卫国家、挽救民族命运。 《莺啼序·重过金陵》典故详情»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是南宋末期的一位诗人、词人和宫廷琴师。他的字是大有,号称水云,也自称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琳的第三个儿子。在度宗时期,他以他擅长的琴技供奉宫廷。

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被攻陷,汪元量随着三宫妃嫔一起逃到燕京。他曾经在狱中拜访过文天祥。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他出家成为一名道士,并成功南归,次年回到了钱塘。之后,他经常往来于江西、湖北、四川等地,最终在湖山度过了晚年。

汪元量的诗作大多记录了国家亡国前后的事情,被时人比作杜甫,被称为“诗史”。他有两部重要的著作,《水云集》和《湖山类稿》。

猜您喜欢

潭州

唐代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清代 纳兰性德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惜秋华·木芙蓉

宋代 吴文英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相携。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长记断桥外。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风起。舞斜阳、阑干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