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岸远沙平》原文赏析

  • nán
    xiāng
    ·
    àn
    yuǎn
    shā
    píng
  • [
    dài
    ]
    ōu
    yáng
    jiǒ
  • àn
    yuǎn
    shā
    píng
    xié
    guī
    wǎn
    xiá
    míng
  • què
    lián
    jīn
    cuì
    weǐ
    lín
    shuǐ
    rèn
    xíng
    rén
    jīng

原文: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
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相关标签:原野暮色咏物南乡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江岸的远处,有一片平平的沙滩,夕阳照亮了回家的路,路上的晚霞绚烂多彩。一只孔雀站在水边自我欣赏,它敞开着色彩斑斓的翠尾。路上的脚步似乎吓到了它,但它依然展开尾羽,不为所动。

注释:
南乡子:一种词牌名,也叫《好离乡》、《蕉叶怨》,是唐代教坊曲,最初是单调的,有27字、28字、30字三种形式,平仄和韵脚会变换。单调形式最早出现在后蜀时期的欧阳炯。南唐时期的冯延巳开始增加了双调形式。冯延巳的词有56字,分为十句,上下两部分各四句,使用相同的韵脚。还有一种58字的形式。双调形式有56字,前后两阕各四句,使用相同的平韵,一直延续到词的结尾。

归路:回家的路。

自赏:自我欣赏。

翠尾:指孔雀羽毛的颜色鲜艳。

临水:指孔雀站在水边照影。 《南乡子·岸远沙平》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词的主题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作者通过描写朝与暮的美丽景色,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和名作很多,而欧阳炯的作品则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写南国新异景物,展示了他的妍雅之笔。

词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河,但通过描写远岸和沙滩,读者可以意识到画面中有一条河流。词中的“远岸”和“沙平”是人的感觉,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人,但旅人的形象自然地出现在画面上。接下来的“归”字使旅人的活动更加具体,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联想。而“日斜”和“晚霞明”则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并渲染了景物的色彩。这两句已经很好地表现了旅人暮归的背景。

接下来的三句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也是特写。词中描述了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时认得行人却不惊起。这个景象只有南国才有。孔雀的美丽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道,而作者描写的是野生孔雀,它们没有受到人类的干扰,所以尽管一开始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没有飞走。

整首词的押韵运用了平韵和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注重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通过这篇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南乡子·岸远沙平》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欧阳炯的照片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是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时期担任中书舍人一职。根据《宣和画谱》的记载,他在孟昶时期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来,随着孟昶降宋,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欧阳炯擅长诗文,尤其擅长写词,同时也是一位擅长笛子的艺术家。他被认为是花间派重要的作家之一。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补充欧阳炯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896年,逝世于971年。这段时间正好是五代十国时期,欧阳炯的生平经历了后蜀和宋朝两个朝代的变迁。他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才华使他成为当时的知名人物,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和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南乡子

金朝 刘志渊

七返降真阴。
主换为宾力不禁。
神妙峥嵘三界外,俄临。
彻地通天耀古今。
当体虑沉沉。
鹤驭清风一片心。
自北自南无挂碍。
时歆。
真乐真欢恣啸吟。

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

清代 陈洵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宋代 辛弃疾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