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逃暑》原文赏析

  • zhèng
    rén
    táo
    shǔ
  • [
    sòng
    dài
    ]
    děng
  • zhèng
    rén
    yǒu
    táo
    shǔ
    lín
    zhī
    xià
    zhě
    liú
    yǐng
    ér
    rèn
    cóng
    yīn
  • zhì
    fǎn
    shù
    xià
  • yuè
    liú
    yǐng
    rèn
    cóng
    yīn
    ér
    huàn
    lòu
    zhī
    shēn
  • yīn
    ér
    shēn
    shī
    湿
    shì
    qiǎo
    yòng
    zhòu
    ér
    zhuō
    yòng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相关标签:寓言故事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孤林下逃暑,随着太阳的移动,树的影子也移动,他就移动自己的卧席跟着树的阴影。等到了黄昏时分,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等到树影随着月亮移动时,他又跟着树影移动自己的卧席,结果被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来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注释:逃暑:避暑,乘凉。
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徙(xǐ):迁移,移动。
衽(rèn):卧席。
以:(用)来。
及:等到。
至:到了。
暮:黄昏。
席:睡。
于:在。
从:跟从。
露:露水。
濡(rú):沾湿。
逾:(通假字,通:“愈”),更加。
去:离开。 《郑人逃暑》译文及注释详情»

猜您喜欢

陌上桑

两汉 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喜蚕桑 一作:善蚕桑;相怨怒 一作:相怒怨)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白晰 一作:白皙)

羽林郎

两汉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画竹歌

唐代 白居易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