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The wa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flows eastward day and night and the heroes known as Gathering Righteousness are about to embark on a distant journey aga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Six Dynasties in history has long become a distant dream and the crescent moon hanging over the stone city appears even more desolate.
注释:大江:指长江。聚义群雄:指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的聚会。1931年5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不久,反蒋的孙科等人离开南京,又于广州召开“国民会议”,成立新“国民政府”,与蒋记“国民政府”唱对台戏。远游:指国民政府政客失势时的“避暑”、“出洋考察”一类的把戏。六代:南朝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故称六代。绮(qǐ)罗:轻软的丝织品,这里指人们衣着讲究,形容都市繁华。石头城:南京旧称,故址在西石头山后,临江。
补充译文及注释:
聚义:指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的聚会,也可理解为政治集会。
英雄:这里指国民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中的重要人物。
远游:指国民政府政客失势时的“避暑”、“出洋考察”一类的手段,意味着暂时离开政治舞台。
六朝:南朝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都曾在南京建都,因此称为六朝。
繁华:指城市的繁荣和热闹。
石头城:南京的旧称,位于西石头山后,临江。
《无题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根据《鲁迅日记》中的记录而写的。1931年6月14日,鲁迅收到了宫崎龙介和白莲女士分别送来的两幅字画。宫崎龙介的字画上写着:“大江日夜向东流……。”,而白莲女士的字画上写着:“雨花台边埋断戟……。”这两幅字画后来被收入了《集外集拾遗》。
而在1931年的春天,国民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激化。鲁迅对当时的时政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满,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讽刺国民政府内部的勾心斗角。这首诗是鲁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批判和抨击,表达了他对国民政府内部斗争的不满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通过这首诗,鲁迅希望唤起人们对于政治斗争的警觉,呼吁社会上的正义力量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
《无题二首·其一》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讽刺的口吻,含蓄地描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的争权闹剧。首句“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中,通过描述长江东流的景象,暗示南京政府的权力向东方转移。作者以讽刺的方式称呼政客为“聚义群雄”,表达了对他们的鄙视。而“又远游”则揭示了政客们互相利用的丑行。他们在利益一致的时候相互合作,但一旦利益发生冲突,就会互相背叛和分裂,甚至上演兵戈相见的丑剧。通过使用“又”字,诗中突出了这种互相勾结、分裂争斗的频繁状况。
第二句“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中,“六代绮罗”指的是南京作为古都的繁华景象,描绘了六朝时期南京的歌舞升平、温香软玉的太平盛况。而“月如钩”则写出了现时南京城凄凉的景象,通过对比强烈地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反差。“六代绮罗”隐喻了蒋介石政府梦想维持的政权团结、太平成象的局面,但由于政客们之间的权力争斗,这一切变成了凄清的状况,一片冷落荒凉。
整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古喻今,揭露了国民政府政客们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争权夺利,各派自立政府分崩离析的局面。通过对政治现实的讽刺和批判,诗人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愤慨。
《无题二首·其一》赏析详情»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缊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