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官职低微的候人,背负长戈和祋棍。那些朝中的新贵们,身穿着三百人的朝服。
鹈鹕守在鱼梁上,居然未曾湿到翅膀。那些朝中的新贵们,怎么配得上身穿贵族装。
鹈鹕守在鱼梁上,嘴巴都不湿,这是不应该的。那些朝中的新贵们,得宠称心难以长久。
云雾缭绕,南山早晨出现彩虹。娇小可爱的候人女,没有饭吃饿得肚子疼。
注释:
曹风:曹国的诗歌,是《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之一。
候人:官名,指看守边境、迎送宾客、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
何(hè):通“荷”,扛着。
祋(duì):武器,殳的一种,竹制,长一丈二尺,有棱而无刃。
彼:他。其:语气词。
之子:那人,那些人。
三百:可以指人数,即穿芾的有三百人;也可指芾的件数,即有三百件芾。
赤芾(fú):赤色的芾。芾是祭祀服饰,用革制成,上窄下宽,上端固定在腰部衣上,根据官品不同有不同的颜色。赤芾乘轩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
鹈(tí):即鹈鹕,水禽,体型较大,喙下有囊,以鱼为食。
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
濡(rú):沾湿。
称:相称,相配。
服:官服。
咮(zhòu):禽鸟的喙。
不遂:不合礼法。遂,遂意。也有一种说法是指终止,久远。
媾(gòu):宠爱。也有一种说法是指婚配,婚姻。
荟、蔚:原意为草木茂盛,此处形容云雾迷漫的样子。
朝隮(jī):彩虹。隮,即虹。也有一种说法是指升高,登上。
婉、娈:柔顺美好的样子。
季女:少女。此处指候人的幼女。
斯:语助词。
饥:饿。也有一种说法是比喻女子待嫁的饥渴心情。
《候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不配拥有这样的地位和待遇。通过比喻,诗人暗示了“彼子”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真正的能力和才干,只是凭借着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享受着种种特权。
第四章以“以”字开头,用“以”字的手法进行了对比。前两句写“以车”,后两句写“以马”。前两句写“以车”,是指“彼子”以车作为交通工具,享受着便利和舒适;后两句写“以马”,是指“候人”以马作为交通工具,却要承受着辛苦和劳累。通过对比,诗人再次强调了“彼子”与“候人”的不同遭际和待遇。
第五章以“虽”字开头,用“虽”字的手法进行了对比。前两句写“虽有车”,后两句写“虽有马”。前两句写“虽有车”,是指“彼子”虽然拥有车辆,但却没有真正的能力和才干;后两句写“虽有马”,是指“候人”虽然没有车辆,却有着真正的能力和才干。通过对比,诗人再次强调了“彼子”与“候人”的不同能力和才干。
最后一章以“然”字开头,用“然”字的手法进行了总结。前两句写“然则彼子”,后两句写“然则候人”。前两句写“然则彼子”,是指尽管“彼子”享受着种种特权和待遇,但却没有真正的能力和才干;后两句写“然则候人”,是指尽管“候人”身份低微,却有着真正的能力和才干。通过总结,诗人再次强调了“彼子”与“候人”的不同能力和才干,并对现实中好人沉下僚、庸才居高位的现象进行了讥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揭示了现实中好人沉下僚、庸才居高位的现象,并对此进行了讥讽。诗人通过描写“候人”和“彼子”的形象和遭际,以及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和评价,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这首诗以讽刺的方式,呈现了现实中的不公和不义,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赫赫师尹,不平谓何。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
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
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式月斯生,俾民不宁。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雁横迥碧,渐烟收极浦,渔唱催晚。临水楼台乘醉倚,云引吟情闲远。露脚飞凉,山眉锁暝,玉宇冰奁满。平波不动,桂华底印清浅。
应是琼斧修成,铅霜捣就,舞霓裳曲遍。窈窕西窗谁弄影,红冷芙蓉深苑。赋雪词工,留云歌断,偏惹文箫怨。人归鹤唳,翠帘十二空卷。
楚江一笛,甚劳劳吹我,去舟如叶。
已是汉南秋色晚,况又怀乡时节。
峭壁欹云,冷溪垂雨,不共残僧朔。
东坡去后,暗潮犹自呜咽。
携手更上层楼,黄州镜里,晴霭横孤堞。
输与西来今夜鹤,管领芦边斜月。
平野荒罾,乱峰寒烧,回首添凄切。
哀弦重奏,酒人还是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