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寓居寺院挡不住思乡的感情,潇湘之夜又勾起愁思绵绵。
病卧寺庙却仍然一心向“道”,羽人国常在你梦里绵延。
体悟大道而喜爱“知止不殆”的嘉训,遗失名利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残月微光映照着空壁石岩,虚掩门扉等候秋虫入室长鸣。
承蒙厚爱,赠与我黄金一般贵重的诗作,欲酬杂佩,却使我羞愧汗颜。
碧天云霄,本没有来去之路,就让我写下这首诗消除离人忧怨。
注释:
⑴娄秀才:即娄图南。
⑵客:指娄图南。何焯《义门读书记》:“谓娄将入道也”。
⑶潇湘:陶岳《零陵总记》“潇水在永州西三十步,(出)自道州营道县九疑山中。湘水在永州北十里,出自桂林阳海山中。至零陵北与潇水合。二水……自零陵合流谓之潇湘,故零陵亦有‘潇湘’之称。”
⑷居士室:指娄图南所居开元寺的房舍。慧远《维摩义记》:“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当时,娄图南寓居开元寺修道,故称之为“居士”。
⑸羽人丘:传说中的羽人国。据《山海经》说:“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人得道身生羽毛也……丹丘昼夜常明。”。章士钊《柳文指要之部》卷二十五说:“子厚尝作《梦归赋》,不梦则已,梦则思归,而娄梦羽人之丘,则其入道之志坚矣。”
⑹道:揣摩、品味“中道”之说。《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知止,《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⑺壁:一作“堂”。曙:光亮。
⑻候虫秋:秋虫入室鸣叫。《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⑼双金:一对金杯。环佩:环形的佩玉。委金酬佩,是指柳娄二人唱和应答。
⑽离忧:离人之忧。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位诗人柳宗元和他的朋友娄图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元和十年(815)的秋天。在元和七年(812),娄图南途经永州时,寓居在永州城南两里的开元寺。当时,柳宗元心情沮丧,但当他遇见娄图南时,两人立刻感到亲切,经常一起到开元寺讨论佛理,以此来安慰自己。娄图南曾一度生病,他在诗中向柳宗元表达了病中的孤独感,而柳宗元则用诗来安慰他。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以娄图南的内心感受为主线,通过描写他的愁思和离忧,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关心和劝慰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娄图南长年在外飘零,客居他乡的情况,表达了他内心的愁绪。娄图南整日思考如何入道,但却未能实现,这也是他愁思的主要原因。诗人通过描写娄图南的状况,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为后文的劝勉做了铺垫。
接着,诗人劝勉娄图南甘于清贫,乐于求道,并指出他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回失去的名声。诗人用“怜”和“得”两个词,表达了他对娄图南的同情和支持。他指出娄图南追求的道路并非真正的道,鼓励他要清醒过来,追求真正的君子之道。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清幽愁伤的楚地秋夜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娄图南的离忧之情。残月的微光和秋虫的长鸣,交织出一幅寂静而悲伤的画面,使人不禁感到愁肠百结、思绪绵绵。
最后,诗人以劝慰之言和抒怀之情结束了整首诗。他表示作为朋友,他很难回报娄图南的厚意。他郑重指出,追求道路并非没有结果,但继续迷恋于入道只会增加离别之忧,他劝告娄图南要清醒过来,追求真正的君子之道。
整首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通过描写娄图南的内心感受和诗人的劝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道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和内心痛苦的思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赏析详情»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