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
这晚秋的风啊凄凄又冷冷,花草树木纷纷萎谢或凋零。身遭如此大难心内深忧痛,我到哪里存身啊方得安宁?
冬天是如此凛冽如此无情,呼啸着吹来这狂暴的寒风。天下的人儿个个都有好命,为什么惟独我遭受这不幸?
高高的山上生着名贵花卉,既有栗子树也有那斗寒梅。如今遭难枝残叶落花枯萎,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罪。
君看那汩汩流淌的山泉水,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变混浊。孤独的我天天遭受这灾祸,谁知道何时我能够得善果?
滔滔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把个丰美的南国紧紧包络。我鞠躬尽瘁做好本职工作,当政者为什么不能善待我?
我本不是苍雕也不是鸷鸟,不能象它们一样直飞高天。我本不是鳣鱼也不是鲔鱼,不能象它们一样潜逃深渊。
高高的山上生长蕨菜薇菜,低洼的湿地生长枸杞赤楝。不知何以自处的我写此诗,渲泄我心中的悲苦与哀怜。
注释:
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
徂(cú):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
匪人:不是他人。
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卉(huì):草的总名。腓(féi):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
瘼(mò):病、痛苦。
爰(yuán):何。适:往、去。归:归宿。
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
飘风:疾风。发(bō)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
榖(gǔ):善、好。
何(hè):通“荷”,承受。
侯:有。
废:大。残贼:残害。
尤:错。罪过。
相:看。
载:又。
构:“遘”的假借字,遇。
曷(hé):何。云:语助词。
江汉:长江、汉水。
《四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位被周朝放逐的臣子,名叫李昭,原本是周朝的一位重要官员。然而,由于他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和对皇帝的批评,他被当时的皇帝贬斥为流亡者,并被迫离开京城,前往南方的边疆地区。
在离开京城的路上,李昭经过了他曾经称之为家的地方。他看着那座曾经熟悉而温暖的家,如今却无法回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愤和冤屈。他感受到了被背叛和被遗弃的痛苦,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绝望。
在这段流放的旅途中,李昭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困苦。他身无长物,食不果腹,每天都过着流亡者的辛酸生活。他看到了南方的贫困和苦难,也目睹了人们的不公和残酷。这一切都使他的悲愤之情更加深沉。
在这种心境下,李昭决定将自己的悲愤和冤屈倾诉于诗歌。他用深沉的笔触和悲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满。他希望通过这首迁谪诗,能够让人们了解他的遭遇和心情,引起对他的同情和关注。
这首迁谪诗成为了李昭流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也成为了他对抗命运的一种方式。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坚持了自己的信念。这首诗也成为了他流亡生活中的一种寄托和宣泄,帮助他在困苦中找到了一丝安慰和力量。
这首迁谪诗不仅仅是李昭个人的抒发,也代表了那个时代被压迫和流亡的人们的心声。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呼唤着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它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四月》创作背景详情»
此诗表达了诗人因南方流放而感到痛苦的情感。诗人自称君子,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家事务付出了心血,以江汉的“南国之纪”来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人物。然而,如今他被放逐到江南,遭受着无尽的灾难。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否则就可以逃离这里。在无可奈何之中,他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悲伤。从诗中的“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可以看出,诗中表达了强烈的悲愤情绪。屈原的《九章·惜诵》中也有类似的情感:“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这与此诗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告哀”,告哀什么,可以从前面七章找到答案。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第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是哀的集中表现,诗人流离失所,遭到贬谪,被驱逐,无家可归,贫病交加,狼狈不堪,犹如丧家之犬。
流亡或流放本身就已经够悲惨了,而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更加加深了这种悲哀的程度。从首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的声音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怒之深。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而是贵族后裔。他说:现在遭受如此巨大的苦难,先祖在天之灵怎么忍心看着我受苦而不加庇护?逝去的先人当然是无辜的,诗人的意思自然是指责活着的当权者刻薄寡恩,对功臣后裔尚未加以关照,更何况其他人。与屈原的《离骚》的开头句“帝高阳之苗裔兮”相对照,用自己先祖的高贵来表示对楚怀王流放和迫害自己的不满,两者的意思是一致的。
在客观环境上,一是写了经历的时间之长,从“四月维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个季度。从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要九个月的长途跋涉,道路的艰辛和凄凉可想而知。二是写了各个季节的自然环境,四月到六月是炎热的夏天,酷热和湿热在诗中没有明说。“徂暑”,好不容易熬过了夏天,希望能够熬出头,却不知道路还很长!接下来是秋天,“百卉俱腓”,一片凄凉的景象;然后是冬天,“飘风发发”,狂风呼啸,严寒刺骨。人们蜷缩
《四月》鉴赏详情»
润色鸿业寄贤才(帝),叨居右弼愧盐梅(李峤)。
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职掌图籍滥蓬莱(刘宪)。
两司谬忝谢钟裴(崔湜),礼乐铨管效涓埃(郑愔)。
陈师振旅清九垓(赵彦昭),欣承顾问侍天杯(李适)。
衔恩献寿柏梁台(苏颋),黄缣青简奉康哉(卢藏用)。
鲰生侍从忝王枚(李乂),右掖司言实不才(马怀素)。
宗伯秩礼(一作祀)天地开(薛稷),帝歌难续仰昭回⑴。
微臣捧日变寒灰(陆景初),远惭班左愧游陪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