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译文: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汶水。
注释:
东鲁:即今山东一带,春秋时此地属鲁国。
吴地:即今江苏一带,春秋时此地属吴国。
三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其状如眠;蚕历经三眠,方能吐丝结茧。
龟阴田:《左传·哀公十年》:齐国归还鲁国龟阴田。杜预注:“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这里借此指李白在山东的田地。
春事:春日耕种之事。
酒楼:据《太平广记》所载,李白在山东寓所曾修建酒楼。
拂青烟:拂动的青烟,形容枝繁叶茂状。
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
旋:还,归。
“娇女字平阳”:此句下一作“娇女字平阳,有弟与齐肩。双行桃树下,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抚背:抚摩肩背;长辈对晚辈的抚爱举动。
之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指心绪不定,七上八下。次第,常态,次序。
裂素:指准备书写工具之意。素,绢素,古代作书画的白绢。
之:到。
汶阳川:指汶水,因汶阳靠近汶水故称。
《寄东鲁二稚子》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白在金陵(今南京)创作诗歌的时间和原因。根据诗题下注“在金陵作”,可以确定这首诗是在金陵创作的。而根据历史记载,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至九载(750年)之间创作了这首诗,也有人认为是在天宝八载(749年)所作。
背景中提到,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感到抑郁不平,离开了长安。在他寓居金陵期间,他写下了这首亲切感人的诗篇。这说明李白在金陵的创作环境中,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寄东鲁二稚子》创作背景详情»
表达自己对儿女的思念之情,还通过描写女儿折花的动作,巧妙地暗示了自己不在身边的遗憾和无奈。这种奇警华赡的想象,使诗中的情感更加丰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此外,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浪迹江湖的无奈与家乡的田园风光形成鲜明对比。他在诗中描绘了吴地的春色和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这种对比的手法,使诗中的情感更加饱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儿女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使诗中的情感更加丰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寄东鲁二稚子》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