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我喜爱这溪水的清幽,乘兴在水中漫游。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荡起船浆怕惊动鸥鸟,垂下钓竿等待鱼儿上钩。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水波翻动了朝霞映下的艳色,岸上的春山延绵着重重叠叠。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不知是哪家的女子在水边浣纱,可惜与这红颜少女不曾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淼淼湖水似与天相连,风波浩荡永无止境。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远处的商船象从天上而来,一片白帆在云间航行。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千岁之龟游于莲叶之上,鸟儿宿在芦花丛间。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少女荡起轻快的小舟,歌声伴着流水的声音。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青山已在暮色笼罩之中,谢公故宅一片寂静。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竹林里人声已经消逝,水池中映出的月色显得格外清冷。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庭院里到处是衰败的荒草,厚厚的苍苔已积满废井。
《姑孰十咏》译文及注释详情»
《太平寰宇记》中提到的姑孰溪位于太平州当涂县南二里,是古县名。这条溪流经县市中,因地理位置而得名。《江南通志》中也提到了姑熟溪,它位于太平府当涂县南二里,又名姑浦。它与丹阳东南的余水以及其他港口汇合,经过宝积山最终注入大江。根据周必大的《泛舟游山录》,姑熟溪的水色是绀碧的,与河流不相混合。陆放翁在《入蜀记》中描述了姑熟溪的景色,水色绿沉,清澈如镜,鱼鳞往来可数。溪南是渔家聚居的地方,景色幽奇。
《元和郡县志》中提到的丹阳湖位于宣州当涂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围约三百余里,与溧水县相邻。《六朝事迹》中记载,丹阳湖位于溧水县西八十里,与太平州当徐县相邻。唐代诗人李白曾游览过丹阳湖,非常喜爱这里的景色,他载酒张帆,尽情游玩并作诗:“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太平府志》中提到,丹阳湖位于府城东南,横跨多福、黄池、积善、湖阳等乡,汇集了徽池、宁国、广德等州的水源,与江宁的高淳、溧水以湖心为界。丹阳湖东西长约七十五里,南北宽约九十里,是太平府的重要水源。
《太平寰宇记》中提到的青山位于太平州当涂县东三十五里。南齐时期,宣城太守谢朓在山南筑室和池塘,他的宅基址至今仍然存在,路南有两口砖井。天宝十二年,这座山改名为谢公山。《江南通志》中提到,谢朓的宅子位于太平府东南的青山椒,南齐谢朓担任宣城太守时在这里建了别宅,现在是保和庵。路边有一口井,名为谢公井。陆放翁在《入蜀记》中提到,青山南边的小市场上有谢玄晖的旧宅基址,现在是汤氏的居所。从宅子后面登山,路非常险峻,大约三四里的路程,到达一座庵院。庵前有一个小池塘,名为谢公池,水味甘冷,即使在盛夏也不会干涸。
《方舆胜览》中提到的凌歊台位于太平州城北的黄山上。宋武帝南巡时曾登上这座台,后来在这里建了离宫。《江南通志》中提到,凌歊台位于太平府当涂县的黄山,有一块像案子一样的石头,高约五尺,顶部平坦而圆形,宋武帝在这里建了一个避暑的宫殿。周必大在《泛舟游山录》中描述,从北门出发约五里,就可以登上凌歊台,这座台虽然本身并不高,但是可以俯瞰远处的景色。向西南望去可以看到青山,回头可以看到采石、天门以及溧阳、和州等山脉,它们都在视线范围内。
王筠的诗句“开窗延叠嶂”暂时无法提供注释。
《姑孰十咏》注释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采采荣木,春华于兹。及尔素秋,风霜瘁之。寒暑代谢,荣枯有时。改柯易叶,翩其陨而。苍苍松柏,擢干蟠根。风霜虽厉,秀色长存。君子进德,以道为门。岁寒时艰,节义弥敦。惟天于余,赋此拙陋。材不趋新,学惟求旧。黾勉夙夜,其何能富。屡冒艰危,内省不疚。先公有训,岂敢失坠。敬慎威仪,圣言是畏。铅刀虽钝,驽马希骥。一割之功,十驾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