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原文赏析

  • zǎo
    xíng
  • [
    táng
    dài
    ]
  • chuī
    biān
    xìn
    xíng
    shǔ
    weì
    míng
  • lín
    xià
    dài
    cán
    mèng
    feī
    shí
    jīng
  • shuāng
    níng
    jiǒ
    yuè
    xiǎo
    yuǎn
    shān
    héng
  • zhuàng
    xiū
    xiǎn
    shí
    píng
    píng

原文: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相关标签:抒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杜牧的《早行》进行解读。首先,诗人在前四句中描写了自己早起赶路的感受。他没有明确说明早到的时间,只是描述了自己上马启程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让马自由前进。在走了一段路程后,他还未听到鸡鸣,这说明他起得非常早。诗中的“林下带残梦”暗示诗人是从梦中被唤醒后上路的,所以他在出发后仍然有梦思缠绕,睡意不断,可见他起得非常早。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表达早行时的心理状态。他描述了天还很早,大地笼罩在夜色中的情景,这对于一个野旅行者来说,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诗中的“孤鹤”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心境,他的心情不安,思绪纷乱,各种操心的事情也涌上心头。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了诗人早行时的悲怆和孤寂的心理感受。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和行为。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长无际时,诗人回答说“时平路复平”,这是一种近乎玩笑的回答,但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忧。作为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对时局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关注,他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整首诗通过描写早行者的心理感受、环境和与僮仆的交流,展现了早行时的凄清气氛和诗人的孤苦情绪,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早行》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牧的照片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人。为了与同为杜姓的杜甫区分,人们常称他为“小杜”。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双璧。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因此后世常称他为“杜樊川”。他的作品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细腻,以描写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杜牧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等。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关于杜牧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历史记载,他生于公元803年,但死亡的确切时间并没有记录下来。根据推测,他大约在852年左右去世。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和具体情况,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婉约派的作品闻名于世。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赞美。

猜您喜欢

山寺

唐代 杜牧

峭壁引行径,截溪开石门。泉飞溅虚槛,云起涨河轩。
隔水看来路,疏篱见定猿。未闲难久住,归去复何言。

十二辰诗赠昆山支逸人

清代 冯勖

小儿砾鼠称老吏,贱士食牛成国器。
虎头书生亦不羁,浪把兔毫轻掷地。
支公种松鳞作龙,冥心浑忘蛇与风。
马鞍山前钓秋水,无人知是羊裘翁。
眼见猕猴画麟阁,又闻群鸡戏孤鹤。
蝇营狗苟一笑中,廿年稳卧野猪峰⑴。

诸将二首 其二

清代 范必英

十年羁旅田横客,仗剑功成茅土分。
环海尽为新属国,归朝即拜后将军。
御刀龙雀光如水,宫锦葡萄色似云。
金殿谢恩旋出镇,雅歌还得奉南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