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曹雪芹的照片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的名字是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关于他的祖籍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他的祖籍是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曹雪芹出生于江宁(今南京),他出身于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也有说法是曹頫之子)。

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的幼子夭折,这使他陷入了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导致他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为贫病无医,曹雪芹去世。关于他逝世的年份还有其他说法,有人认为是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或甲申(1764年)初春。

小说创作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社会生活的小说,展现了当时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然而,在这个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各种矛盾和危机。

在康熙末年,皇子们为争夺皇位而分成不同的派别,进行权力斗争。最终,四皇子胤稹夺得了帝位,成为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他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斗争,迫害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们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因为与皇室派别斗争有关而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他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然而,这部小说并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不能将其视为他个人的自传。

1727年末至1728年初,曹頫因为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和亏空公款等罪名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和其他家庭成员被迫迁回北京,靠着卖掉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维持生计。曹家从此走向败落。经历了这样的家族变迁,曹雪芹深切地体验到了贵族家庭的黑暗和罪恶,这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生活基础。

《红楼梦》的创作开始时,曹雪芹还不到二十岁。他花了十年的时间进行了五次的增删修改。在他三十岁之前,除了少数章回未分定,个别回目需要重新确定,以及几处缺少诗歌待补外,正文部分已经基本完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他匆匆地将书稿交给了亲友脂砚斋等人加以批改。最后的十年左右时间,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某个山村度过。不知道是因为交通不便还是其他原因,他似乎很少与脂砚斋等人接触,也没有进行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和校正过已经抄写出来的那部分书稿。也许是因为生计所迫,他不得不暂时停止写作,先去从事其他谋生的工作。他的朋友敦诚曾经写诗劝告他,希望他虽然居住在山村,仍能像从前一样继续写作:“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寄怀曹雪芹》)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贵族家庭黑暗和罪恶的深刻体验的产物。通过这部小说,他揭示了清代盛世背后的矛盾和危机。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曹雪芹小说创作详情»

身世籍贯

雪芹的父亲曹寅在康熙时期担任了江宁织造等职务,因此曹雪芹也受到了康熙的赏识。曹雪芹的母亲是康熙的教引嬷嬷,这也使得曹雪芹在康熙的宫廷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曹雪芹的身世考证中还提到了他的上世籍贯的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他的上世籍贯是河北丰润,曹家在明永乐年间还至辽东铁岭,后来跟随清军入关。另一种观点认为他的上世籍贯是辽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后来归附了后金,随后又跟随清军入关。

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卒于公元1763年2月12日。另一种观点认为他生于公元1724年,卒于公元1764年2月1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初春。

除了生卒年的争议,曹雪芹的字和号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根据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他的字应该是“梦阮”,号是“芹溪居士”。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

总的来说,关于曹雪芹的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争议和不确定性。无论是他的生卒年、字号,还是他的身世背景,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这也使得我们对于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了解更加困难。然而,无论这些争议如何,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依然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为后人所推崇和喜爱。 曹雪芹身世籍贯详情»

文学特点

感和艺术家的眼光,将自己对人生的矛盾感受融入到《红楼梦》中。

曹雪芹的家世从富贵繁华到凋零衰败的转变,使他对人生的悲哀和世道的无情有了深刻的体验。这种经历让他看清了封建贵族家庭的颓败之势,也让他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狭隘。他对于人生的幻灭感伤,成为了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素材。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梦幻之感,同时又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超脱的向往。他并不是一个厌世主义者,他并不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没有真正勘破红尘。相反,他以深挚的感情和亲身体验,写出了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揭示了人生的矛盾和真实的体验。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的两篇作者自序,清晰地表达了曹雪芹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原则。他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只有按照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才能真正新鲜别致。他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将个人的血泪感情融入到作品中。他如实描写,没有任何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现象的丰富性。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打破了过去对人物的刻板写法,他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人物,具有丰富的个性。他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展现了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以及其离析和败落的趋势。这种人物塑造的转变,使得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典型化。

曹雪芹以诗人的敏感和艺术家的眼光,将自己对人生的矛盾感受融入到《红楼梦》中。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对封建贵族家庭的揭示,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触动。《红楼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曹雪芹对人生的独特见解的体现。 曹雪芹文学特点详情»

轶事典故

医德高尚的曹雪芹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医生。据孔祥泽老先生的回忆,曹雪芹常常去香山给穷人看病,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他在南边山根的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后来,曹雪芹搬到桥西住,方便更多的人前来就诊。另外,舒成勋先生告诉孔老,曹雪芹经常到蓝靛厂的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曹雪芹的医术高明治愈了许多人的病,一些有钱人为了感谢他,常常想要买东西送给他。然而,曹雪芹总是告诉他们,不要给他买东西,而是把钱留下来,以便帮助那些无法支付药费的病人。这样,曹雪芹帮助了更多的人摆脱病痛,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尊敬。

曹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记录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根据敦敏的记载,曹雪芹在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迁徙到了白家疃。敦敏曾两次去拜访曹雪芹的新居,但不巧的是,曹雪芹都不在家。敦敏在后注中描述了曹雪芹在白家疃的新居情况,他说:“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这段描述展示了曹雪芹在白家疃的简朴生活环境,但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关于曹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是因为对那里的环境和人文氛围有所喜爱。白家疃的自然环境优美,有小溪流过,景色宜人。曹雪芹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此外,白家疃的居民也给了曹雪芹很多的爱和支持。他们对曹雪芹的医术和医德都非常赞赏,口口相传,使得曹雪芹在白家疃的声誉日益提高。

总的来说,曹雪芹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他不仅为穷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还帮助无法支付药费的病人。他的医术高明治愈了许多人的病,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尊敬。曹雪芹迁徙到白家疃,可能是因为他喜爱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以及居民对他的支持和赞赏。曹雪芹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善行和医德高尚可以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赞扬。 曹雪芹轶事典故详情»

族属辨析

曾任兵部尚书。

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是满洲正白旗的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他的儿子曹振彦曾任浙江盐法道,孙子曹玺曾任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这些职位都是满洲八旗中的高级官员,说明曹家在满洲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曹雪芹的家族已经在满洲社会中生活了几代人,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都已经满族化了。

曹雪芹自身也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在他的著作《红楼梦》中,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名字和称谓都带有满族特色,如贾宝玉的名字中的“宝”字,就是满语中的“宝格丽”(意为宝贵)的音译。另外,小说中还描写了满族的服饰、婚礼习俗等,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对满族文化的熟悉和喜爱。

满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从后金时期开始,大量的汉人、蒙古人、朝鲜人加入了满族这个共同体。虽然他们的血统不同,但他们共同生活、交往,融为一体。满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通过满清的“柳条边”和“满城”来详细介绍。这些都说明了满族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共同体,不仅包括满族本身,还包括其他民族的融入。

曹雪芹家族的情况也反映了这一点。虽然曹家是汉人血统,但他们加入了满洲八旗,生活在满洲社会中已经一百多年。他们的满洲族籍得到了满族的认可,甚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曹家被收录到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这是一本由乾隆皇帝御制的满洲族谱,记载了满族姓氏、归顺时间、官级事迹等。曹家能够进入这本满洲族谱,说明他们已经归属满洲八旗,满洲族籍得到了认可。

因此,可以说曹雪芹是满化了的汉人,也可以说他是满族人。他的家族已经在满洲社会中生活了几代人,他自身也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丰富了满族文化,也为曹雪芹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和灵感。他的作品《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雪芹族属辨析详情»

人物评价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寻常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坎坷困顿,但同时也闪耀着光辉的灿烂。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重,但也遭受了世俗的误解、诽谤和排挤。他拥有老庄哲学的思考,屈原《离骚》般的愤慨,司马迁般的史学才华,顾恺之般的绘画技艺和“痴绝”,李义山、杜牧般的风流才情,以及李龟年、黄旛绰般的音乐和剧曲才华。他的人生经历包含了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等各种境遇,同时也融合了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等不同文化特色。因此,他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胡德平曾说过,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同样地,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用文学的火把给人以真情、温暖和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蔡义江认为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不亚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和托尔斯泰。

张庆善则称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和纪念。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学巨匠时,不会感到不好意思。《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巅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总的来说,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作家,他的作品《红楼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他的地位和成就不亚于世界上其他文学巨匠,他的影响力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曹雪芹人物评价详情»

人物生平

曹家世代在江宁织造府担任要职,家族势力显赫,曹雪芹的出身可以说是豪门之一。他的曾祖母孙氏曾是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则是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来还担任江宁织造府的职务。曹家祖孙三代共计五十八年主政江宁织造,家族权势极大,财富丰厚,成为南京第一豪门,被誉为望族。康熙帝六次南巡时,曹寅四次接驾。然而,曹雪芹出生较晚,没有亲身经历康熙南巡的盛况。《红楼梦》第16回中提到,比贾宝玉年长的凤姐也是通过长辈的口述了解那段历史。

曹雪芹在早年受到康熙帝的恩宠和曹家的荫庇,生活在昌明隆盛的时代,享受着南京花柳繁华的繁荣,作为江宁织造府的子弟,他是诗礼簪缨之族的一员。他居住在西园,过着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每天只和姊妹丫鬟们一起,读书、写字、弹琴下棋、作画吟诗,甚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他只在园中游玩休息,甘心为丫鬟们做一些琐事,过着十分闲适的日子。这段幸福生活对他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他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中称之为“梦幻”。

然而,曹雪芹的童年却异常淘气,他厌恶八股文,不喜欢读四书五经,对科举考试和仕途经济也感到反感。尽管他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他更加追求自由和艺术的追求。他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而不是被功名利禄所束缚。

曹雪芹的出身和童年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红楼梦》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创作出了这部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

曹雪芹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也让他对封建社会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不公,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的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总之,曹雪芹作为一个出身豪门的作家,他的创作受到了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通过《红楼梦》这部作品,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曹雪芹人物生平详情»

纪念展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而建立的。它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纪念馆于1997年8月成立,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新建的纪念馆。

纪念馆共有21间房屋,四周被高墙围绕,形成了一个小四合院的格局。馆内设有4个展室,总陈列面积为480平方米。展览内容主要围绕曹雪芹的祖籍辽阳展开,以辽阳发现的三块碑石为主线。

这三块碑石分别是在喇嘛园的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在玉皇庙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以及在新城弥陀寺1641年(清崇德六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曹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的三人是曹雪芹家族第三房的人物。通过这些题名碑石的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等文献资料,纪念馆以沙盘形式展示了相关内容。

除了碑石拓片展览外,纪念馆中还塑有曹雪芹的坐像。这座雕像生动地展现了曹雪芹的形象,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采。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为了纪念曹雪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为了弘扬中国古代文化。通过展示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和辽阳的文化底蕴,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灵感来源。同时,纪念馆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曹雪芹和他的作品的机会,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的建立,不仅丰富了辽阳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温曹雪芹作品的场所。它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曹雪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为后人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 曹雪芹纪念展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