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琳

祁琳,字景纯,是咸宁人,生卒年份暂无确切记录。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其诗集《芳茵园诗集》而闻名。
《芳茵园诗集》是祁琳的代表作,该诗集包含了他一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部诗集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受到赞誉。祁琳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尽管关于祁琳的生平资料有限,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祁琳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为后人所珍视。他的诗集《芳茵园诗集》是他一生创作的结晶,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祁琳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体现。 祁琳的诗词>>

姚近韩

姚近韩(字若退,号良庵)是钱塘(现在的杭州)人,生卒年份暂无具体记录。他在道光庚子年(1830年)参加科举考试,成功成为进士。之后,他历任内阁中书,担任过河南粮储盐法道等职务。
根据提供的信息,以下是对姚近韩生平的整理和补充:
1. 出生地和籍贯:姚近韩出生在钱塘,这是现在的杭州地区,属于浙江省。
2. 字号:姚近韩的字号是若退,这是他的别名,常用于书信和文稿中。
3. 号:姚近韩的号是良庵,这是他的别号,可能是他的居所或修养之地的名称。
4. 进士身份:姚近韩在道光庚子年(1830年)参加科举考试,并且成功成为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的考试级别,合格者可以进入官僚体系担任官职。
5. 官职:姚近韩曾在内阁中书任职,具体担任何职务暂无具体记录。内阁中书是清朝时期的高级官员,负责处理国家政务和起草文件。
6. 河南粮储盐法道:姚近韩曾担任过河南粮储盐法道的职务。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粮储盐法道是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和盐业的官职。
关于姚近韩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姚近韩的生平和其他相关信息,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姚近韩的诗词>>

何福堃

何福堃,字福堃,是清朝光绪三年的进士,后改庶起士,授编修一职。他曾经担任甘肃布政使一职。除了政治生涯外,何福堃还是一位文学家,他有一部名为《午阴清舍诗草》的作品。
关于何福堃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证。 何福堃的诗词>>

胡安

胡安,字静庵,是河南襄城人。他在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考中了进士,成为康熙朝的一名官员。后来,他被任命为庶吉士,担任了一些行政职务。
除了从政外,胡安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集名为《独翁诗集》,这部作品收录了他的许多诗歌作品。这些诗歌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关于胡安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目前的资料并没有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我们无法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胡安的诗词>>

陈祖安

陈祖安(1675—1753)是清朝江苏常熟人,字亦韩,号见复。他在雍正元年(1723年)考中举人,参加会试时,与同乡蒋廷锡一起考中,蒋廷锡被评为状元,陈祖安因病未参加殿试。在乾隆年间,他受到推荐,成为国子监司业,负责经学教育。他的著作包括《经咫》、《掌录》、《陈司业诗文集》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暂时无法提供。 陈祖安的诗词>>

张藻

张藻,字于湘,约活动于清雍正至乾隆年间(1723-1795)。他是江南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人,是张之顼的女儿,母亲是才女顾若宪。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和培养。他曾经咏梅说:“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这句诗表达了他作为皇室成员的身份和地位。
张藻的母亲顾若宪是一位才女,她的学识渊博,擅长诗词和学术。张藻的父亲是尚书毕沅之母,也是一位能诗词的人。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张藻在文学和学术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张藻著有《培远堂诗集》,这是他的诗歌作品集。这部诗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通过他的诗歌作品,可以窥见他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感悟和表达。
关于张藻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细节,文中并未提及。 张藻的诗词>>

程伯春

程伯春程步云,字蟾客,嘉善人。他生于道光己酉年(1839年),是一位文学家和教育家。程伯春在道光年间参加了科举考试,成功成为一名举人。他后来被选为训导候选,从事教育工作。
程伯春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被收录在《慎仪堂诗存》中。这部诗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的风格为主,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关于程伯春的死亡情况,目前没有相关资料可供参考。 程伯春的诗词>>

王衢

王衢,字小泉,是清朝甘肃人。他在咸丰八年(1858年)接替张传敬成为台湾知县。之后,他曾担任宜兰头围县丞,并与他的儿子王毓槐一起组织了数百人的壮丁,联合乡民陈寿等人,组织庄园团练,焚烧贼巢,使贼匪们全部逃窜。后来,因为噶玛兰通判董正官在剿捕梅洲贼匪的途中遇害,王衢暂时代替他的职务。他的诗作见于王松的《台阳诗话》、查元鼎的《草草草堂吟草》以及吴幅员的《台湾诗钞》中。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得知。 王衢的诗词>>

徐端

徐端(约1754—1812),字肇之,是浙江德清人,清朝大臣。他的父亲是振甲,曾任江苏清河知县。
徐端年少时跟随父亲任职,学习河务知识。后来他考中进士,成为通判。在乾隆年间,青龙冈发生了河道决口的情况,振甲被任命为涉县知县,负责修复河道。徐端作为振甲的助手,协助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当时的大学士阿桂看到了徐端的才能,决定留他在东河任职,并授予他兰仪通判的职位。
不久后,徐端升任同知,被调到睢宁任职,之后又调到开封下南河。最终,他的官职升至江南河道总督。
然而,嘉庆十七年(1812)徐端因长期劳累而患病,最终因病去世。 徐端的诗词>>

金氏

金氏是一个姓氏,源自中国。根据历史记载,金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时期。金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关于金氏的出生和死亡,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 出生:金氏的出生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诞生或出生日期。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金氏的出生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仪式。这些庆祝活动可能包括祭祀祖先、举办宴会、赠送礼物等。
2. 死亡:金氏的死亡指的是一个人的去世或离世。在中国文化中,金氏的死亡通常会有一系列的丧葬仪式和习俗。这些仪式可能包括丧家宴、火化或土葬、祭祀祖先等。
此外,金氏作为一个姓氏,也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家族。他们在政治、文化、商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金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们的家族谱系和家族传承也被广泛记录和传承。
总的来说,金氏作为一个姓氏,其出生和死亡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密切相关。通过了解金氏的出生和死亡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金氏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