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原文赏析

  • zhàn
    chéng
    nán
  • [
    táng
    dài
    ]
    bái
  • nián
    zhàn
    sāng
    gān
    yuán
    jīn
    nián
    zhàn
    cōng
    dào
  • bīng
    tiáo
    zhī
    hǎi
    shàng
    fàng
    tiān
    shān
    xuě
    zhōng
    cǎo
  • wàn
    cháng
    zhēng
    zhàn
    sān
    jūn
    jìn
    shuaī
    lǎo
  • xiōng
    shā
    weí
    gēng
    zuò
    lái
    weí
    jiàn
    bái
    huáng
    shā
    tián
  • qín
    jiā
    zhù
    chéng
    chù
    hàn
    jiā
    hái
    yǒu
    fēng
    huǒ
    rán
  • fēng
    huǒ
    rán
    zhēng
    zhàn
    shí
  • zhàn
    dǒu
    bài
    háo
    míng
    xiàng
    tiān
    beī
  • yuān
    zhuó
    rén
    cháng
    xián
    feī
    shàng
    guà
    shù
    zhī
  • shì
    cǎo
    mǎng
    jiāng
    jūn
    kōng
    ěr
    weí
  • nǎi
    zhī
    bīng
    zhě
    shì
    xiōng
    shèng
    rén
    ér
    yòng
    zhī

原文: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关标签:乐府忧国忧民战争讽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士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注释:
战城南:乐府古题。《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匈奴“句:此句谓匈奴以杀掠为其职业。
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避:一作“备”。
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战城南》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据记载,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年间的天宝年间创作的。在这个时期,唐玄宗轻率地发动战争,试图展示自己的威力,但却屡次失败,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残酷的事实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他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悲愤。在沉思之后,他的内心呼喊出来,倾泻成了这首名篇。 《战城南》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的,表达了对战争不断征战的无休止的悲叹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第二段通过描写匈奴人的生活和秦汉时期的战争,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休止的征战。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呼吁统治者要正确处理国家政策,以避免战争的不断发生。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频繁和广远,以及历史的教训,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和对和平的渴望。 《战城南》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纪南陵题五松山

唐代 李白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唐代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