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两侧的石壁。
彩霞:五彩斑斓的霞光。
水沫:水花。
游赏:游览。
心胸更宽广:心境更加开阔。
琼浆:传说中仙人所饮的美酒。
荡涤:洗净。
尘俗:尘世间的俗务。
遁世归隐:离开尘世归隐山林。
香炉峰:庐山北部的一座名峰,因山顶常有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而得名。
烟霞:云雾。
绢绸:细薄的丝绸。
尺:长度单位,约合0.33米。
泻落:倾泻而下。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两首诗被普遍认为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他出游金陵途中初次游览庐山时所作。然而,吴小如教授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两首诗的体裁不同,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因此怀疑它们并非同时创作的作品。另外,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一书中根据任华的《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是李白在进入长安之前(开元年间)所作。这些不同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的不同解读。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共换四次韵。诗意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主要描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则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