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赏析

  • shuǐ
    lóng
    yín
    ·
    yùn
    zhāng
    zhì
    yáng
    huā
  • [
    sòng
    dài
    ]
    shì
  • huā
    hái
    feī
    huā
    rén
    cóng
    jiào
    zhuì
    pāo
    jiā
    bàng
    liáng
    què
    shì
    qíng
    yǒu
    yíng
    sǔn
    róu
    cháng
    kùn
    hān
    jiāo
    yǎn
    kaī
    hái
    mèng
    suí
    fēng
    wàn
    xún
    láng
    chù
    yòu
    hái
    beì
    yīng
  • hèn
    huā
    feī
    jìn
    hèn
    西
    yuán
    luò
    hóng
    nán
    zhuì
    xiǎo
    lái
    guò
    zōng
    zài
    chí
    píng
    suì
    chūn
    sān
    fēn
    èr
    fēn
    chén
    fēn
    liú
    shuǐ
    kàn
    lái
    shì
    yáng
    huā
    diǎn
    diǎn
    shì
    rén
    leì

原文: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婉约咏物愁情水龙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落红:落花。缀:连结。
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春色:代指杨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当时,苏轼因为被卷入了“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了黄州。这是苏轼在黄州的第二年。

在这个时期,苏轼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官员的身份降为了一个普通人,被迫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偏远的黄州。这个地方与他过去的生活完全不同,他不再享受官员的待遇和尊荣,而是过着贫困和孤独的生活。

然而,尽管身处困境,苏轼的才华和创作热情并没有减退。相反,他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灵感和慰藉。这首咏物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词中,苏轼选择了一件普通的物品作为描写的对象。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个物品赋予了生命和情感。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表达了对物品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咏物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苏轼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尽管他被贬谪到了黄州,失去了官职和地位,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相反,他通过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了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咏物词。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才华和创作能力,同时也传递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离愁的女子。她的柔肠受损,心思纠结,眼神娇媚而又困倦。她渴望展开自己的情感,却又因为离愁而紧闭心扉。这三句通过描写女子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结,使词意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整首词的高潮和点睛之笔。词人通过“细看”这个动作,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杨花,却发现那些点点的花瓣实际上是离人的泪水。这一句以意象的转换,将杨花与离愁的女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词达到了情感的高度。

整首词以杨花为主题,通过描写杨花的特点和离愁女子的情感,展现了离愁的普遍性。词人运用豪放的笔触和婉约的意境,将杨花与离愁相结合,使词意更加深刻。这首《水龙吟》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赏析详情»

句解

柳树。杨花离开了柳树,飘飞在外面,却时常萦绕着柳树的柔软枝条,思念着那个曾经的家。它困倦了,想要闭上娇美的眼睛休息,但又渴望着开放,继续飘荡。这句词描绘了杨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也暗示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心情。作者通过杨花来表达自己对离家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困惑和痛苦。



终不见君,泪湿春衫袖



杨花飘飞的过程中,它始终没有遇到它思念的人,也就是柳树。这句词表达了杨花对家的思念之深,思念之切。它的眼泪湿透了春天的衣袖,显露出它内心的伤感和无奈。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离家的思念和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无法与家人团聚的痛苦。



这首词以杨花为主题,通过描写杨花的形态和表达杨花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作者对离家漂泊的游子和自己的思念之情。词中融入了作者的真实体验和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句解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和董传留别

宋代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