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原文赏析

  • shēng
    gān
    zhōu
    ·
    cān
    liáo
  • [
    sòng
    dài
    ]
    shì
  • yǒu
    qíng
    fēng
    wàn
    juàn
    cháo
    lái
    qíng
    sòng
    cháo
    guī
    wèn
    qián
    táng
    jiāng
    shàng
    西
    xìng
    kǒu
    xié
    huī
    yòng
    liáng
    jīn
    yǎng
    rén
    feī
    shuí
    dōng
    lǎo
    bái
    shǒu
    wàng
  • 西
    西
    pàn
    zhèng
    shān
    hǎo
    chù
    kōng
    cuì
    yān
    feī
    suàn
    shī
    rén
    xiāng
    jūn
    yuē
    nián
    dōng
    hái
    hǎi
    dào
    yuàn
    xiè
    gōng
    zhì
    xiāng
    weí
    西
    zhōu
    yìng
    huí
    shǒu
    weí
    zhān
    (
    zhèng
    zuò
    zhèng
    chūn
    )

原文: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相关标签:写水感叹人生哲理离别友情忧愤八声甘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几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约定日后,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直通大海的长江航道,向东引退、回归。别让这一高雅志向与未来事实彼此违背。不应在西州路上回首恸哭,为了我而沾湿衣襟,洒落泪水。

注释:
八声甘州:词牌名。源于唐大曲,又名《甘州》、《潇潇雨》。
参寥子:即僧人道潜,字参寥,浙江于潜人。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后,寄赠他这首词。
钱塘江:浙江最大河流,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以潮水壮观著名。
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
几度斜晖:意谓度过多少个伴随着斜阳西下的夜晚。
俯仰昔人非:语出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见《列子·黄帝》,传说海上有一个人喜欢鸥鸟,每天坐船到海上,鸥鸟便下来与他一起游玩。一天他父亲对他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于是他就有了捉鸟的“机心”(算计之心),从此鸥鸟再也不下来了。这里说苏轼清除机心,即心中淡泊,任其自然。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苏轼《和子由送春》: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相得:相交,相知。
谢公雅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虽为大臣,“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造讽海之装,欲经略初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受命担任杭州知州,同时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意味着苏轼将成为朝廷的重要成员,负责起草和审核文书。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苏轼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他被派往汴京(今天的开封)。

苏轼知道,这次前往汴京的旅程将是漫长而艰辛的。他将离开他深爱的杭州,离开他的家人和朋友,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在这个时候,苏轼想到了他的好友参寥,他们曾经一起学习、讨论文学和诗歌。苏轼决定写一首词,表达他对参寥的思念和祝福。

于是,苏轼创作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这首词。这首词以八声甘州为曲调,表达了苏轼对参寥的深情厚意。他用词婉转动人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参寥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参寥能够保重身体,保持健康,同时也希望他能够继续坚持学习和追求文学的梦想。

这首词是苏轼在离开杭州之前送给参寥的礼物。它不仅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也展示了他对参寥的深厚情感。这首词成为了他们之间的纽带,让他们在时空的距离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首词也成为了苏轼创作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它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才华和对友谊的真挚情感。同时,它也成为了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佳作,让人们感受到了离别的苦涩和思念的深切。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这首词不仅是苏轼和参寥之间的情谊的见证,也是苏轼创作生涯中的一颗明珠。它通过优美的词句和深情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和离别的辛酸。这首词成为了苏轼和参寥之间永恒的纪念,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湖门”。这表明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归隐的坚定决心。



最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词人对友情的最高赞美。词人认为,虽然归隐之后可能会面临孤独和困苦,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在天下之间,一定会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志,认识他的价值。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会被世人所认可,会有人愿意与他交流,与他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钱塘江潮、天地万物的无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豪情和对社会现实的超脱。同时,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归隐的坚定决心也在词中得到了体现。整首词以豪放的笔调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苏轼的独特才华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代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代 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海棠

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