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初夏》原文赏析

  • ruǎn
    láng
    guī
    ·
    chū
    xià
  • [
    sòng
    dài
    ]
    shì
  • 绿
    huái
    gāo
    liǔ
    xīn
    chán
    xūn
    fēng
    chū
    xián
    shā
    chuāng
    xià
    shuǐ
    chén
    yān
    shēng
    jīng
    zhòu
    mián
    (
    shuǐ
    chén
    zuò
    shuǐ
    shěn
  • weī
    guò
    xiǎo
    fān
    liú
    huā
    kaī
    rán
    pén
    xiān
    shǒu
    nòng
    qīng
    quán
    qióng
    zhū
    suì
    què
    yuán

原文: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水沉 一作 水沈)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相关标签:婉约闺怨夏天写景阮郎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美丽女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沉:即“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阮郎归·初夏》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阮郎归·初夏》词是苏轼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创作的。当时,苏轼刚刚调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的词作以其深情、豪放和自由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在公元1084年四月,苏轼被调离黄州,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黄州是苏轼在政治和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地方,他在这里担任过知州一职,并且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调离黄州后,苏轼的心情显然是复杂的。他离开了他熟悉和热爱的地方,离开了他的朋友和同事,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这首《阮郎归·初夏》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词中的“阮郎”指的是苏轼自己。他用这个别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开头“初夏”描绘了一个温暖而美丽的季节,但在苏轼的心中,却充满了离别和思念。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词以其深情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黄州的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它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离别和变迁的思考。通过这首词,苏轼向读者传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黄州的深深眷恋和对新生活的无奈和不安。

这首《阮郎归·初夏》词成为苏轼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和情感,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和变迁的苦楚,同时也给予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阮郎归·初夏》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午睡,说明她在这个时刻是多么的安静、宁静。整个上片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初夏的美丽和宁静,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下片则以视觉为主,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女主人公的欢快心情。



“疏篱万点鸟丝垂,碧瓦朱栏夏陌西”,这里描绘了院子里的疏篱上挂满了鸟巢,屋顶上的碧瓦和红栏杆,以及夏日的小路。这些景物都是初夏的特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柳外青丝绕梁啼”,这里描写了柳树外面的青丝绕梁的声音,给人一种欢快的氛围。



“绿杨烟外晓寒轻”,这里描写了绿杨树外面的晨雾,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整个下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女主人公的欢快心情,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整首词以描写为主,通过对环境和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初夏的美丽和宁静,以及大自然的生机和女主人公的欢快心情。同时,词中运用了反面落笔的手法,使描写更加细腻精致。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阮郎归·初夏》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喜雨亭记

宋代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

宋代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天应乞与 一作:天教分付; 尽道 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宋代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