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东坡的夜晚,我喝酒喝得醉了又醒,醒了又继续喝。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家里的仆人们早已经熟睡,打着雷鸣般的鼾声。我不停地敲门,里面却没有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聆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地拍打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
我长时间地在宦途中受苦,这个身体已经不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竞争!趁着这个深夜、风静、江波平静的时候,我驾起小船从此消失,漫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
临江仙:唐代的教坊曲名,后来也用作词牌名。这首词有六十个字,采用平韵格。
东坡:位于湖北黄冈县的地方。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朋友马正卿帮助他开垦了一个休息的地方,建造了五间雪堂。
听江声:苏轼居住在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边的长江边,所以能够听到长江的涛声。
营营:忙碌、周旋,形容内心焦躁,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断奔波。
夜阑:夜晚快要结束。
縠纹:比喻水波的细纹。縠指绉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是在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创作的,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在苏轼被贬黄州之前的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他因为参与了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然而,尽管遭受了贬谪之苦,苏轼并没有被痛苦所压倒。他穿着普通的布衣,脚踏芒屩,走在乡间小路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清旷飘逸的风格,描绘了词人在深秋之夜饮酒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他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词的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这为下片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慨然长叹,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他引用了庄子的话语,表达了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与,不应被世事所困扰,应保持本分,不要思虑百端。这两句话充满哲理意味,表达了词人对超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反思。
整首词以清新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的心境和思想。他通过描绘自己醉酒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融入了道家思想,表达了词人对超脱和解脱的追求。整首词既有豪放的豪情,又有深沉的哲思,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