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
浣衣:洗衣服。
自若:神情不紧张。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意虎之食人 意:估计。
虎熟视久之 熟: 仔细。
至以首抵触 首: 头。
虎亦寻卒去 卒: 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
仓皇:匆忙而慌张。
惧:害怕 。
被:施加,给......加上。
意:估计,推断。
置:安放。
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避:躲避
痴:此指无知识。
昼日:白天
《小儿不畏虎》译文及注释详情»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常常是以实力为决定因素。无论多么聪明或者有才华,最终还是要凭借实力来决定一切。知识的积累和成熟可能会让人变得唯唯诺诺,害怕面对很多事情,失去了勇气。然而,我们应该赞赏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正如小儿因为天真无畏而不惧虎,结果虎也不敢伤害他。这个稀奇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他得出的结论是,虎只会攻击那些被威胁到的人,而不会伤害那些不畏惧它的人。这个启示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和磨练时,我们也应该如此认识。如果我们望而生畏,我们会失去斗志;但如果我们无所畏惧,我们就有成功的希望。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勇气和自信,不畏惧困难,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取得成功。 《小儿不畏虎》道理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