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ruǎn
    cǎo
    píng
    shā
    guò
    xīn
  • [
    sòng
    dài
    ]
    shì
  • zhōu
    shí
    tán
    xiè
    dào
    shàng
    zuò
    shǒu
    tán
    zài
    chéng
    dōng
    èr
    shí
    cháng
    shuǐ
    zēng
    jiǎn
    qīng
    zhuó
    xiāng
    yìng
    ruǎn
    cǎo
    píng
    shā
    guò
    xīn
    qīng
    shā
    zǒu
    chén
    shí
    shōu
    shí
    ǒu
    gēng
    shēn
  • nuǎn
    sāng
    guāng
    fēng
    lái
    hāo
    xūn
    shǐ
    使
    jūn
    yuán
    shì
    zhōng
    rén

原文: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相关标签:田园生活向往风情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二

这首词是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表达了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展现了词人对农村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心,以及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的风格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限制,为宋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片的首两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描绘了“草”之“软”和“沙”之“轻”,还表达了作者在清新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到的舒适和轻松。经历了久旱后的雨水,道路上的“软草平莎”呈现出油绿水灵的景象,格外清新;路面上的一层薄沙,在雨水洗涤后变得干净无尘,骑马行走时十分惬意。作者被这美景所感动,不禁发出感叹:“何时收拾耦耕身?”这里的“耦耕”指的是两人一起耕种田地,典出自《论语·微子》中的“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和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士,他们因为看到世道衰微,选择隐居不仕。这里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了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心境。

下片的“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承接了上文,将意境进一步展开,从道路上的景象转移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阳光照耀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吹来,带着蒿艾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的对仗工整,巧妙地运用了点染的手法。第一句描绘了阳光照耀下桑麻的景象,先用一笔点明,然后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雨过天晴后田野中蓬勃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句也运用了点染的手法,先点明风吹来蒿艾的景象,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其中,“光似泼”用实笔描绘,“气如薰”则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给人以美妙的感觉。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是画龙点睛之笔,既表达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来源,又进一步深化了他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词中的作者身份是“使君”,但他能够不忘自己“元是此中人”,并且乐于如此,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首词以朴实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和思想上的矛盾。这首词的创作突破了以往词作的限制,为宋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赏析二详情»

赏析一

的田野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出来。下句则以“风来蒿艾”一“点”,再用“气如薰”一大笔,将风带来的蒿艾香气弥漫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关怀。词中的景物描写清新自然,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赏析一详情»

赏析三

以文人身份隐居田园,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向往;其二,他认为自己是属于这个田园世界的人,与这里的风景和气息相契合;其三,他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为真正的田园之人。整首词以描写雨后村野的清新景色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思考。同时,词中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使词意更加生动鲜活。整体上,这首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赏析三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满江红·写怀

宋代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爱莲说

宋代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 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岳阳楼记

宋代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 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青玉案·元夕

宋代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