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是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表达了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展现了词人对农村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心,以及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的风格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限制,为宋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片的首两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描绘了“草”之“软”和“沙”之“轻”,还表达了作者在清新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到的舒适和轻松。经历了久旱后的雨水,道路上的“软草平莎”呈现出油绿水灵的景象,格外清新;路面上的一层薄沙,在雨水洗涤后变得干净无尘,骑马行走时十分惬意。作者被这美景所感动,不禁发出感叹:“何时收拾耦耕身?”这里的“耦耕”指的是两人一起耕种田地,典出自《论语·微子》中的“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和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士,他们因为看到世道衰微,选择隐居不仕。这里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了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心境。
下片的“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承接了上文,将意境进一步展开,从道路上的景象转移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阳光照耀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吹来,带着蒿艾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的对仗工整,巧妙地运用了点染的手法。第一句描绘了阳光照耀下桑麻的景象,先用一笔点明,然后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雨过天晴后田野中蓬勃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句也运用了点染的手法,先点明风吹来蒿艾的景象,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其中,“光似泼”用实笔描绘,“气如薰”则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给人以美妙的感觉。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是画龙点睛之笔,既表达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来源,又进一步深化了他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词中的作者身份是“使君”,但他能够不忘自己“元是此中人”,并且乐于如此,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首词以朴实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和思想上的矛盾。这首词的创作突破了以往词作的限制,为宋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赏析二详情»
的田野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出来。下句则以“风来蒿艾”一“点”,再用“气如薰”一大笔,将风带来的蒿艾香气弥漫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关怀。词中的景物描写清新自然,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以文人身份隐居田园,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向往;其二,他认为自己是属于这个田园世界的人,与这里的风景和气息相契合;其三,他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为真正的田园之人。整首词以描写雨后村野的清新景色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思考。同时,词中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使词意更加生动鲜活。整体上,这首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赏析三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 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