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原文赏析

  • sòng
    hán
    shí
    jiāng
    dōng
    jìn
    xǐng
  • [
    táng
    dài
    ]
  • bīng
    jiàn
    lǎo
    lái
    tàn
    rén
    jiān
    wàn
    shì
    feī
  • jiā
    xún
    meì
    jūn
    jīn
    chù
    fǎng
    访
    tíng
    weí
  • huáng
    niú
    xiá
    jìng
    tān
    shēng
    zhuàn
    bái
    jiāng
    hán
    shù
    yǐng
  • bié
    yìng
    xiāng
    yóu
    weì
    tóng
    guī

原文: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相关标签: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战火连绵,战争遍布,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像春秋时期的隐士老莱子那样穿着彩衣娱乐父母的人了,不禁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
战乱不断,我流落他乡已经很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了。你离开家已经很久了,这次去江东探望亲人,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太平,你去哪里找家人呢?
我仿佛听到你经过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断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刺骨,树影稀疏。
朋友啊,这次分别后,我们应该各自努力,珍惜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一起回故乡的愿望。

注释:
韩十四:作者的朋友,名字不详。觐省:指探望双亲。
老莱衣:这里用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老莱子传说是春秋时期的隐士,七十岁时仍然经常穿着彩衣,模仿儿童,让父母欢乐。
庭闱(wéi):内室。常用来称呼父母的居住处。
黄牛峡:位于宜昌的西部。转:一作“急”。
白马江:成都附近的一条河流。
应:一作“还”。
同:一作“堪”。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深秋时期,身处成都的情景。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定,江东一带虽然尚未受到兵祸的侵袭,但九月间江淮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导致暴动四起,饿殍遍野。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下了这首七律。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别离时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困境的忧心忡忡。在别离的情感中,他感受到了时代的艰难和国家的危机,心中充满了沉重的忧虑。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杜甫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创作环境,以及他在别离时所抱持的复杂情感。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韩十四的船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诗人的思绪才渐渐回归现实。他感叹着时光的流转,人事的离合,以及自己与友人的分别。最后两句,诗人以“静”字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和思考。整首诗以流畅的句子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古代美谈的回忆和对当下动乱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友情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孤雁 / 后飞雁

唐代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前出塞九首

唐代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唐代 杜甫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