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攀登蜀道难于上青天,为你我举杯薄酒。此时正是祖国被侵占之际,你拥有才能去驱除外敌,却闲置不用。希望通过《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的文才出众,希望能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不如听我为你描述荆楚之路的美景吧。请用诗叙述一路的美景:庐山的美丽姿态,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盛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相互鼓励,不要忘记彼此,并不断传递消息。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东北看惊:指曹魏对西蜀北伐感到惊讶,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檄(xí席):檄文,即告示。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
铜鞮(dī):铜鞮在今湖北襄阳。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正:正值,正当时。
相忆:相思;想念。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名为《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词,它是在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天创作的。当时,词作者辛弃疾正在上饶休养。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经两次担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负责采铜和铸造钱币。信州是当时主要的铜产区,所以李正之经常驻扎在信州。在这年冬天,他被调任到利州路担任提点刑狱使。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词送别他的好友李正之。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创作背景详情»
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被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这首词中,稼轩将自己的罢闲与李之入任进行对照,表达了他的喜悦与忧愁,情感深沉,引人入胜。
词的开头两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点出了李之入蜀与稼轩送行的情景,表现出他们之间的亲密和难舍之情。虽然借用了李白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实际上暗含了此行的艰辛。虽然是王命,但也不乏小人的排挤,就像是被远谪一般。因此,这首词的开头就已经确定了整首词的基调,极其沉郁。
“一杯”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却表达了至情的无间。它展现了君子之间的交情,一杯薄酒已足够。没有华筵歌妓,也没有清客的捧场,只有两个知心的朋友相对,这“一杯”二字不仅写出了友情之深,也揭示了世态之薄。这样的笔墨之力量,使得“一杯”变得非常珍贵。
“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汉武帝时,派使者衣绣衣巡视天下,操有生杀之大权,称为绣衣直指。李正之负责刑狱公事,也承担司法和监察的任务,所以稼轩称他为“绣衣使者”。
接下来的三、四句“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点出了稼轩中年多病的困境。稼轩当时45岁,正是“不惑之年”,本应有所作为。然而,他却多病缠身,被迫闲置三年。同时,国家正遭受侵占,他有才能去驱除外敌,却被迫闲置,内忧外患,不得不“病”。因此,他自叹不已,面对自己的闲置生愁,又看到同志遭遇远调,离开中央,这不仅关系到友情,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是最大的痛楚。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按照词律要求使用了律句的对仗格式。他巧妙地引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关于蜀地的故事。切题已经很难,而寓意更难。然而,他却轻松地做到了。这正是他的才华所在。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比李之入任和自己的罢闲,表达了稼轩的喜悦和忧愁。他用深沉的情感和巧妙的表达方式,将友情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鉴赏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