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赏析

  • mǎn
    jiāng
    hóng
    ·
    diǎn
    huǒ
    yīng
    táo
  • [
    sòng
    dài
    ]
    xīn
  • diǎn
    huǒ
    yīng
    táo
    zhào
    jià
    xuě
    chūn
    zhèng
    hǎo
    jiàn
    lóng
    sūn
    chuān
    穿
    tái
    cāng
    yàn
    yǐn
    chú
    feī
    ruò
    liú
    yīng
    huàn
    yǒu
    jiāo
    shēng
    qiè
    wèn
    chūn
    guī
    kěn
    dài
    chóu
    guī
    cháng
    qiān
    jié
  • céng
    lóu
    wàng
    chūn
    shān
    dié
    jiā
    zài
    yān
    jīn
    hèn
    xiàng
    shuí
    shuō
    dié
    zhuàn
    qiān
    mèng
    guī
    jiào
    duàn
    sān
    gēng
    yuè
    tīng
    shēng
    shēng
    zhěn
    shàng
    quàn
    rén
    guī
    guī
    nán

原文: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相关标签:写景伤春爱国思归满江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火一样红的樱桃,像雪一样白的荼藦,映照着斗艳的光芒。春天的色彩正浓郁,喜欢看到春笋从土地里冒出来。母燕引领着雏燕试着飞翔,黄莺呼唤着伴侣。春天带来了忧愁,却不带走忧愁,让人感到伤感。

登上楼顶望着家乡和国家,有层层叠叠的山和水相隔,烟雾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的家国之恨,向谁倾诉呢。乡愁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只能听到杜鹃在三更月唱歌。杜鹃的声音一次次劝告着回家,但人却难以回去。

注释:
茶蘑:也叫酴醿,因为颜色像酴醿酒而得名。是一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出白色的花朵。
一架:荼藦的枝条细长而攀缘,需要立架来支撑,所以称为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
紫苔苍壁:土阶上长满了青紫色的苔藓。
乳燕引雏:母燕引领着雏燕试着飞翔。
流莺唤友:黄莺呼唤着伴侣。
肠千结:用千结来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人们用蝴蝶来形容梦境。子规也是杜鹃的别名。 《满江红·点火樱桃》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满江红·点火樱桃》是一首无法确定写作年代的词作,也没有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然而,从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来推测,这首词可能是辛弃疾在中年时期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尤其是在北方战事中的失败和南宋政权的衰落中,他的政治前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些挫折和失意使得辛弃疾产生了对家园和故土的思念和渴望。

《满江红·点火樱桃》通过描绘樱桃树的盛开和点火的场景,表达了辛弃疾对家园的思念和对过去辉煌时光的回忆。樱桃树象征着家乡的美好和繁荣,而点火则象征着辛弃疾对家园的热爱和渴望。词中的意境充满了浓郁的乡愁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辛弃疾对政治失意的无奈和沮丧。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辛弃疾在政治失意后,回忆起家乡的美好和过去的辉煌,表达了他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政治挫折的无奈。这首词既展现了辛弃疾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和人们对家园的眷恋。它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辛弃疾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满江红·点火樱桃》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是一首描写词人思归之作。词人通过描写春景,表达了自己的悲凉情绪和对国家命运的感叹。词中的意境描写生动鲜活,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描写了春景伤感的情景。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春光易逝。词中的“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园林中灿烂的春色。樱桃红得像着了火,荼花盛开如白雪,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词中的“春正好”一句简洁深情,赞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然而,好景不长,春姑娘即将离去,词人感叹春之短暂。乳燕飞翔力量减弱,流莺的歌声也变得怯懦。这些景象都是词人内心感伤的外化,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破灭的愁恨之情。

词的下片则表达了词人对春归的怨愤之情。词人问春归,却不肯带愁归,内心的痛苦如千结。这里的愁归既指词人自己的思归之愿,也象征着政治理想的破灭。词人感叹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无奈和不满。

《满江红·点火樱桃》通过描写春景,表达了词人思归之愿和对政治命运的感叹。词中的意境描写生动鲜活,情感真挚深沉,使其成为一首上乘之作。 《满江红·点火樱桃》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宋代 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鹧鸪天·东阳道中

宋代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宋代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