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投老空山》原文赏析

  • yǒng
    ·
    tóu
    lǎo
    kōng
    shān
  • [
    sòng
    dài
    ]
    xīn
  • jiǎn
    jiào
    tíng
    yún
    xīn
    zhòng
    shān
    sōng
    zuò
    shí
    zuò
    qīn
    jiù
    bào
    shū
    zhǐ
    ǒu
    weí
    fēng
    chuī
    zhāng
    yīn
    zhī
    tóu
    lǎo
    kōng
    shān
    wàn
    sōng
    shǒu
    zhòng
    zhèng
    ěr
    kān
    tàn
    chéng
    yīn
    nián
    yǒu
    jiàn
    ér
    sūn
    wǎn
    lái
    chí
    guǎn
    yún
    yān
    cǎo
    cháng
    shǐ
    使
    hòu
    rén
    duàn
    xiǎng
    dāng
    nián
    liáng
    chén
    hèn
    lán
    jiǔ
    kōng
    rén
    sàn
  • tíng
    yún
    gāo
    chù
    shuí
    zhī
    lǎo
    wàn
    shì
    guān
    xīn
    yǎn
    mèng
    jiào
    dōng
    chuāng
    liáo
    ěr
    ěr
    shū
    jiǎn
    shà
    shí
    fēng
    dǎo
    fān
    yàn
    tiān
    zhī
    jiào
    lǎn
    yòu
    shì
    cuī
    shī
    piàn
    yún
    dǒu
    àn

原文: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相关标签:登高眺远山水抒情永遇乐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停云堂刚种下的杉树旁,我写下这首词,本来是要给亲友回信的。然而,纸笔被大风吹走了。我只能写下这首词来表达我的心情。

我叹息老来只能以料理空山为事,满山都是我亲手栽种的松树和杉树。不知道何时它们才能长大成荫,而我还能活多少年,就像看到晚年的儿孙成人一样。古时候有多少水榭楼馆,转眼间都变成了荒草丛生的荆棘,让后人凄凉地断魂。想当年美好的时光和景色都消失了,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站在停云堂的高处,谁知道我老来只想过着闲散宁静的生活,不问世间的繁杂事务。梦醒后,我无聊地待在家里,起身想给亲友写信。但是片刻之间,风怒号着,把纸笔吹翻了,仿佛天空也在教训我偷懒。可为什么,又突然间天空变得昏暗,急雨来催促我写诗。

注释:永遇乐是一种词牌名,也叫做“永遇乐慢”或者“消息”。它是一种正体双调的一百四字词,前后段各有十一句,四仄韵。

停云指的是作者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取名为停云,寓意是停下云彩。

投老指的是临老的意思。

政通“正”,尔意思是如此,这样。

阴同“荫”,指的是松树何时能长大成材。

凄断指的是凄伤断肠,伤感。

夜阑指的是深夜。

聊复尔耳的意思是聊且如此而已。

何事指的是为什么。

斗暗指的是突然变得昏暗。 《永遇乐·投老空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辛弃疾在庆元三、四年(1197~1198年)期间创作了一首词。当时,辛弃疾已经罢去官职,隐居在瓢泉,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的居所,名为停云堂。这首词的题目是《停云而思亲友》,正反映了作者在面临迫害时的孤军奋战和企求援助的心态。

辛弃疾在这个时期面临着来自政治上的迫害,他被迫离开了原本的职位,选择了隐居生活。在这个新的居所中,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停云堂,这个名字寓意着他希望能够停下来思考和回忆起亲友们的情谊。

这首词的题目《停云而思亲友》正好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渴望。他在迫害的压力下,感到孤独和无助,渴望能够得到亲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他希望停下来,回忆起与亲友们的美好时光,思考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词反映了辛弃疾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努力。尽管面临着迫害和困难,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孤军奋战。他希望通过这首词,能够引起亲友们的关注和援助,帮助他渡过难关。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描绘了辛弃疾在庆元三、四年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他在迫害面前选择了隐居,并在新的居所中思念亲友,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首词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对亲友情谊的珍视。 《永遇乐·投老空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戏作》是一首以新种杉树和修书未成为主题的词作。词人在刚落职闲居时,感到不满和寄情山林的避世之志。词人幻想这些长身直立的植物变成像自己一样一心报国的忠勇志士,自己可以指挥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词人再次被排挤在朝廷之外,只能在深山中种植松树和杉树,消磨人生。词中抒发了词人对古今兴废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年岁渐高、看不到手植之杉松森然成荫的担忧。词人发誓归隐之后不再理会闲事,希望超然物外来摆脱落职闲置的愤懑和无聊。然而,词人又想起陶渊明的《停云》之诗,开始思念亲戚故旧,想写信以报之。然而,天气突变,似乎不让词人写信,却又似在催促词人作诗,作者心态彷徨,思绪纷乱。整首词虽然题为“戏作”,但格调低沉,风味特别。词中通过描写词人的遭遇和感慨,表达了对古今兴废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永遇乐·投老空山》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宋代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鹧鸪天·黄沙道中

宋代 辛弃疾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贺新郎·云卧衣裳冷

宋代 辛弃疾

云卧衣裳冷。
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
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
爱一点、娇黄成晕。
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
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
□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
烟雨凄迷﹀︽损,翠袂摇摇谁整。
谩写入、瑶琴幽愤。
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皪银台润。
愁殢酒,又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