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杨民瞻》原文赏析

  • shuǐ
    diào
    tóu
    ·
    sòng
    yáng
    mín
    zhān
  • [
    sòng
    dài
    ]
    xīn
  • yuè
    wàn
    shì
    qiě
    xiū
    jūn
    kàn
    yán
    wài
    jiāng
    shuǐ
    gǔn
    gǔn
    dōng
    liú
    fēng
    piáo
    quán
    bàn
    huā
    cǎo
    xuě
    lóu
    chūn
    dào
    lǎo
    qiú
    suì
    wǎn
    wèn
    yàng
    guī
    qiān
    tóu
  • mèng
    lián
    huán
    dàn
    jiá
    dēng
    lóu
    huáng
    bái
    jiǔ
    jūn
    cūn
    shè
    fān
    qiū
    cháng
    jiàn
    tiān
    shuí
    wèn
    zhū
    rén
    kān
    xiào
    西
    beǐ
    yǒu
    shén
    zhōu
    shì
    jūn
    liǎo
    qiān
    biǎn
    zhōu

原文: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相关标签:离别豪迈典故劝勉水调歌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宇宙中,太阳和月亮不停地运行,万物在人世间不断地生灭。您看,屋檐外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我已经隐退了,半夜里在瓢泉听风观雨,春天在雪楼看草赏花。年纪大了,但没有什么大毛病,闲暇之余,我自己耕种田地,自食其力。

您外出游玩,一定会非常思念家乡。当您回到家里,会吃黄鸡,喝白酒,到村社祭祀土地神,过着自在安详充满情趣的生活。祖国西北的土地被金人占领,抗战壮士手握长剑欲杀敌报国却不被使用,而投降派执政者只是空谈,不想收复失地。希望您能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成就名声后再隐退。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杨民瞻:作者的朋友,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不详。

“日月”句:古人把天比喻为磨盘,把太阳和月亮比喻为磨盘上的蚂蚁,日夜不停地运行。

浮:流动不固定,喻生。休:休息,喻消亡。《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君看”二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虞美人》:“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次韵前篇》:“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瓢泉:位于今江西铅山境内。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可能有一个小居所,供他欣赏风景和休息。稼轩在绍熙五年(1194)开始建造小屋,然后在庆元二年(1196)搬到瓢泉。

雪楼:稼轩湖居所的楼名。

菟(tù)裘:春秋时期的鲁国地名,位于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备隐退后居住。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称呼隐退之所。《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根据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而写的。根据邓广铭的记载,这首词大约是在淳熙绍熙之间(公元1189年至1190年)的时候,辛弃疾闲居在带湖的地方创作的。在那个时候,辛弃疾与杨民瞻是好友,他们的遭遇有些相似,都经历了一些困难。他们之间的交往已经很久了,经常互相写词章往来。而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杨民瞻即将返回家乡(也有一种说法是即将离开山野去游历)的时候,感到很有感触,于是写下来送给他的。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件大事。下阕整体上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对时局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劝诫和鼓励。

总的来说,这篇鉴赏文章对于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通过对词中词句的解释和对作者心境的揣摩,文章展示了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文章也对词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中的特点和亮点。整篇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鹧鸪天·黄沙道中

宋代 辛弃疾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贺新郎·云卧衣裳冷

宋代 辛弃疾

云卧衣裳冷。
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
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
爱一点、娇黄成晕。
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
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
□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
烟雨凄迷﹀︽损,翠袂摇摇谁整。
谩写入、瑶琴幽愤。
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皪银台润。
愁殢酒,又独醒。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宋代 辛弃疾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