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和前韵》原文赏析

  • xīn
    láng
    ·
    qián
    yùn
  • [
    sòng
    dài
    ]
    xīn
  • dōng
    xiǎng
    qián
    táng
    fēng
    liú
    chù
    shì
    shuǐ
    xiān
    xià
    gēng
    亿
    xiǎo
    yān
    làng
    wàng
    duàn
    péng
    láng
    jià
    shì
    kōng
    méng
    nán
    huà
    shuí
    jiě
    xiōng
    zhōng
    tūn
    yún
    mèng
    shì
    lái
    cǎo
    kàn
    gēng
    shàng
    lín
    xiě
  • jiù
    qiáo
    shè
    wèn
    xiān
    shēng
    dài
    chūn
    zhǎng
    shí
    guī
    weí
    liú
    sān
    wàn
    qǐng
    zhèng
    shuǐ
    tíng
    yān
    xiè
    duì
    weī
    lán
    shēn
    yàn
    yún
    xiū
    bào
    shì
    beì
    shī
    féng
    shǒu
    jiē
    zhě
    chūn
    cǎo
    mèng
    xià

原文: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亿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蒙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也宜夏。


相关标签:咏物写景生活贺新郎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像东野那样苦思来作诗。想起在水仙祠下那些风流处士,更想起小孤山的烟涛波浪里,那望眼欲穿的彭郎矶。一色空濛,神色令人难以描画。谁能写出西湖的浩渺宏大,气吞云梦,也只有司马相如那样能写出《上林赋》的人才能描绘出它的王者之气。

原来的渔樵社在摆鸡豚宴。问我带湖春水涨,山水之乐无穷,什么时候回来。我喜欢那三万里烟波浩渺的西湖,卧在水亭烟谢中,面对玉塔,于深夜之中欣赏湖水的微澜。文吏像云一样不要来拿事劳烦我。写诗咏西湖碰上了强劲对手。我也要像谢灵运那样做一个“池塘生春草”之类名句的好梦。

注释:和前韵:指用前《贺新郎》(翠浪吞平野)韵再咏西湖。
东野: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其诗均苦思而得,深为韩愈所推重。又,《三山志》谓福州东禅院有东野亭,蔡襄书额。未知此处果何所指。
风流处士:指林逋。逋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水仙祠:在杭州西湖。
鸡豚(tún):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
先生:作者自指。带湖,在江西上饶。
琉璃三万顷:指福州西湖烟波浩渺。杜甫《渼陂行》:“波涛万顷堆琉璃”。
雁鹜(wù):喻文吏。
勍(qíng)者:强手,劲敌。 《贺新郎·和前韵》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创作的,当时的作者担任福建提点刑狱的职务。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的统治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然而,福建地区却面临着一些犯罪问题,需要有能力和智慧的官员来处理和解决。

作为福建提点刑狱,作者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宁和公正的责任。他需要处理各种犯罪案件,确保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保护无辜者的权益。这个职位要求作者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和审判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同情心和公正的判断力。

在这个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这首词。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工作之余,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词的形式,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词可能以作者在福建提点刑狱的工作经历为灵感,描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思考。他可能通过描绘犯罪现象和罪犯的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秩序的担忧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他也可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热爱。

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面对犯罪和不公时的一种宣泄和反思,也是他对自己职责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期望。通过这首词,作者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够传递出对美好事物和人性的追求。 《贺新郎·和前韵》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词的上片泛咏福州西湖。起句写其吟咏之苦。《墓志》谓其诗“钩章稽句,掐擢肠肾”,每个字都出以苦思。此处以东野自喻,言其吟咏西湖,字斟句酌,和孟东野一样刻苦。水仙桐在杭州西湖。“想钱塘”三句先把福州西湖幻化作杭州西湖,然后由杭州西湖联想到水仙祠,再由水仙祠联想到杭州之士在水仙祠前向风流处士,“一盏寒泉饯秋菊”的情景。“更忆”三句写福州西湖之小孤山。言其同江西彭泽县北长江岸边的小孤(姑)山一样,同负盛名。它沐浴在万顷碧波之中,浪里出,烟里藏,一色空濛,而它那“望断彭郎欲嫁”的神色,更令人难以描画。在这里,作者使用拟人手法,简直把小孤山似仙非仙,空濛灵秀的景色写绝了。“谁解”三句运用《子虚赋》和《上林赋》的有关材料和典故,并以司马相如自喻,言福州西湖,浩渺宏大,气吞云梦,要把它写出来,还要请《上林赋》那样的高手,才能把它王者之气写出来。在这里,作者使用了“想”、“忆”和“谁解”三个动词,把他对西湖人文景观、小孤山以及西湖气吞云梦的气势联系在一起来写,显得层次分明,而构思又极严密。

词的下片写作者对福州西湖的爱怜。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家乡之思同西湖之爱的对比。“鸡豚”三句写作者的家乡之思。言如今带湖春涨,山水之乐无穷,家乡的亲友望其回乡,“鸡豚燕(宴)春秋”,以叙阔别之谊。接下去三句写其对福州西湖的爱。他爱福州西湖三万顷琉璃般的水面,他喜欢卧在水亭烟榭之中,面对玉塔,于深夜之中,欣赏湖水的微澜,以慰藉自己那颗受伤的心。在句首着以“爱”字,使之同乡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他对福州西湖的爱高于乡思之意。二是为西湖吟诗同处理公务的对比。唐代诗人孟郊,四十六岁登第后,被任为僳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作者虽没不事曹务,但他在结尾四句却说,他要写诗吟咏福州西湖,碰上了强劲敌手,要像谢灵运当年西堂思诗那样做一个获得“王者之气”的高手。这里作者以自己与孟郊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福州西湖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整篇词以对比的手法,将作者对福州西湖的吟咏之苦和爱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贺新郎·和前韵》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宋代 辛弃疾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宋代 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鹧鸪天·戏题村舍

宋代 辛弃疾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