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饮酒不需要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门而去,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
孙权刘备这样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阁下。我发出种种的感慨,这些交心于你知道。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便是一事无成。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为能使君王明鉴。
注释:
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帅隆兴:指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被召:指被召为大理寺卿事。
司马监:司马汉章。汉章名倬,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
赵卿:不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时任转运副使之职,负责一路漕运等工作,故称之为漕。
次韵:依次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枢密:即枢密使。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兴:兴起、产生。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按王炎先与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荐权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职;后来朝廷又任命王炎为枢密使。其后王炎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汤邦彦论欺君之罪,因而落职。再后,考宗恢复资政殿大学士之职。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词的上片提到这件事。
因到官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辛弃疾创作《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的背景。这首词是在朱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辛弃疾三十九岁时创作的。当时他在江西担任隆兴安抚使的职务。在一次为他送别的宴席上,辛弃疾即席作词,写下了这首词。根据词序,辛弃疾在淳熙四年冬从江陵知府的职位调到了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的职位。但仅仅过了三个月,他又被诏命入京。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创作背景详情»
这是词人对于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和宦迹不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的表达。词的上片通过描写别离之情和对朝廷政要的讽刺,展现了词人对于人事掣肘和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词人以旁观者的洞察力,嘲笑和蔑视那些争名争利、兴门户私计的政要,展示了他不同流俗的思想境界。上片末句以清丽飘逸的意境表现了词人的潇洒放逸怀抱。下片则承接上片,通过借古讽今和对庸俗世风的抨击,表达了词人对于朝廷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于自己官场生涯的态度。整篇词在意境上变化多端,笔法摇曳,展现了词人的才情和思想境界。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鉴赏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