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当病症发作时,食物失去了味道,即使强迫自己吃也没有效果。只好陪伴病患僧人,一边念经一边吃斋。心中一片空虚,仿佛风吹过香烟,心头也没有一点灰尘。
早晨云从山中升起,随风飘散而去,再也没有回来。等到前方的村庄下雨停了,它会自己回来的。
注释:香篆指的是香炷,点燃时烟雾上升缭绕,形状像篆文,所以称为“云”。出岫指的是从山中出来。
《浣溪沙·赋清虚》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上片描述了作者病后的心境。起句写到作者不思饮食,想要吃一点东西却没有效果,身心状况没有改善。次句写到作者无奈之下,决定陪伴病僧,长期吃斋念经,托身佛门。第三句描写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感觉内心空虚,像缭绕的香烟从心头飘过,连一点香灰也没有留下,心中万念俱寂,远离世界,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情思。
词的下片写到作者独自坐着停云观云,体验云的出没。山上这句描述了云从山岫中升起。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云无心以出岫。”这里似乎借用了这个意思,并以云自比,表达了作者早年本来无心出去做官,追求功名富贵,就像云从山岫中升起,随风飘流,到处漂泊。次第这两句从鸟倦飞而知还这个成语引申,表达了作者像云一样,行雨之后应该归来,自己出去做官,为人民服务,晚年回来也是应该的。这四句以云出岫开始,以和归来结束,完整地表达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意思。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此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不能为此言也。对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我们也应该这样理解,它表明了作者胸怀淡泊远离尘世的心态,不能简单地以普通景物来解读。
《浣溪沙·赋清虚》赏析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