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赏析

  • chén
    tài
    qiū
    yǒu
    xíng
  • [
    nán
    beǐ
    cháo
    ]
    liú
    qìng
  • chén
    tài
    qiū
    yǒu
    xíng
    zhōng
  • guò
    zhōng
    zhì
    tài
    qiū
    shè
    hòu
    nǎi
    zhì
  • yuán
    fāng
    shí
    nián
    suì
    mén
    wài
  • wèn
    yuán
    fāng
    zūn
    jūn
    zài
    yuē
    dài
    jūn
    jiǔ
    zhì
  • yǒu
    rén
    biàn
    便
    yuē
    feī
    rén
    zaī
    rén
    xíng
    xiāng
    weǐ
    ér
  • yuán
    fāng
    yuē
    jūn
    jiā
    jūn
    zhōng
  • zhōng
    zhì
    shì
    xìn
    duì
    shì
  • yǒu
    rén
    cán
    xià
    chē
    yǐn
    zhī
  • yuán
    fāng
    mén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诚信哲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待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当时,陈太丘的儿子陈纪(字元方)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陈纪:“你的父亲在吗?”陈纪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先离开别人。”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要拉住陈纪的手,但陈纪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即陈纪,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曾任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约定一起出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待就离开了。舍,抛弃,离开。
乃至:(朋友)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想要和陈纪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文集。这部文集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其中一篇名为《陈太丘与友期》的文章,记录了当时名士之间的交往和言谈。

在魏晋时期,名士们以文学才华和思想见解而著称。他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种交往不仅是为了增进彼此的友谊,更是为了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中,主要描述了陈太丘与他的朋友们相聚的情景。陈太丘是当时的一位知名学者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而备受推崇。他的朋友们也都是一些有着相似追求的名士,他们在一起交流思想,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验。

文章中描绘了他们的交谈内容,涉及到了人生哲学、道德伦理、政治观念等方面的话题。他们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也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他们以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辩论,探索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展现了当时名士们的智慧和学识。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在人格修养和处世态度上有着高尚的追求。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影响着周围的人,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向标。

《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当时名士交往的生动记录,更是对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一次展示。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时名士们的智慧和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这篇文章成为了《世说新语》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陈太丘与友期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此,展现了他不守信的本性。而元方的回答则展现了他守信的品质和智慧:“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患无位,而患莫之知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守信的重视和对友人不守信的批评,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修养和智慧。通过这三句对话,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人物的性格对比,以及守信与不守信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陈太丘与友期行》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揭示了守信与不守信的道理。文章的精炼语言和紧扣主题的对话,使得内容丰富而又言简意赅。这篇文章不仅给人以思考,也给人以启示,让人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详情»

南北朝诗人刘义庆的照片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是一位汉族文学家,出生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他的字是季伯。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热爱文学,并广泛招募各地的文学人才,聚集在他的门下。

刘义庆是刘宋宗室的后裔,袭封为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他在建康(今南京)去世。

除了《世说新语》之外,刘义庆还著有一部志怪小说《幽明录》。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和奇异的故事。

总结:

刘义庆(403—444)是一位汉族文学家,出生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刘宋宗室的后裔,袭封为临川王。他在文学方面才华出众,热爱文学,并广泛招募各地的文学人才。他的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和《幽明录》。公元444年(元嘉21年),他在建康(今南京)去世。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代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铁杵成针

明代 郑之珍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松

唐代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