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跟谁说呢?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被轻易辜负了。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不把他留住。奈何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更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一天不想他就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注释:
昼夜乐:词牌名,《昼夜乐》调名之曰“乐”,乃快乐之“乐”,与《齐天乐》、《永遇乐》之出于乐章,为乐府之“乐”不同;义盖彻昼彻夜行乐狂欢之意也。吴均词:“式号式呼,俾昼作夜”即属此意。至李白诗:“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调名即本斯义以创焉。
洞房:深邃的住室。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
只合:只应该。
小会:指两个人的秘密相会。幽欢:幽会的欢乐。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春色暮:即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满目:充满视野。
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凭谁诉:向人诉说。
前言:以前说过的话。轻负:轻易地辜负了昨日的誓言。
恁(nèn)地难拚:这样地难过。恁地:如此。难拚:指难以和离愁相拼。
攒(cuán)眉千度:皱眉一千遍,形容整天愁眉紧锁。攒眉,愁眉紧锁。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描写爱情为主题而闻名。这首词是柳永自己的创作,他以自己的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为灵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懊悔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词中,柳永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他曾经经历过的一段爱情。这段爱情虽然短暂,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深地懊悔自己没有珍惜这段感情,错过了与心爱之人共度一生的机会。他对自己的过去感到无尽的思念,每每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心中都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悔恨。
这首词以柳永独特的才情和感慨之情,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迷和对过去的懊悔。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思念,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深深的情感。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柳永的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柳永的这首词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柳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它成为了柳永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主题是女主人公对自己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的懊悔。作者通过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开始叙述,但省略了许多细节,直接写了女主人公与情人的初次相遇。这次欢会是他们的初次相遇,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接而大胆的特点。这样的初次相遇给女主人公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她一心认定他们注定要长相聚。然而,事与愿违,初次的欢愉很快就变成了永久的分离。
在暮春时节,女主人公看到的是乱花纷飞,春天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这个景象让人感到伤感,同时也触发了对过去幸福和痛苦的回忆,更加令人伤感。词中使用了“况值”这个词,一方面表示了从回忆回到现实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见景伤情的原因。女主人公将春天的离去与情人的离去联系在一起,她感受到美好的春光似乎随着他而离去了。她使用了“直恐”这个词,表达了她对春光和情人离去的担忧和思念之强烈。这一段词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场寂寞”是春天离去后最容易感受到的,但真正导致寂寞和苦恼的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也不宜向人诉说,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于是,整个下半部分转向了对自己懊悔情绪的抒写。作者说“算前言,总轻负”,这是因为她的言而无信,或者伤害了他的感情,具体原因未明,但显然责任在女方。因此,她感到自责和内疚,后悔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她说“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可以看出她当初没有考虑到离别后情感上如此难以割舍。他不仅举止风流可爱,而且品貌端正,远非一般轻浮之徒可比,实在是难得的人物。而这个人“更别有、系人心处”,写出了她才能体验到的好处,也是她“难拚”的原因。
整首词通过女主人公的叙述,表达了她对自己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的懊悔和思念之情。她回忆起初次相遇的美好,感叹春天的离去与情人的离去的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的自责和内疚。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