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白蘋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伤。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遥,山是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注释:
玉蝴蝶:词牌名。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体。
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堪:可以。
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蘋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
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期:约。
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暮天:傍晚时分。
空:白白地。归航:返航的船。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描绘雨后云散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词的开头,作者以“望处雨收云断”来形容雨后云散的景象。这一景象象征着故人离去后,作者内心的悲伤逐渐消散,思念之情也随之减弱。雨后的清新空气和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宁静和安慰的感觉。
接着,作者运用了“玉蝴蝶”这个意象来比喻故人。玉蝴蝶是一种美丽而脆弱的生物,它的存在是短暂的,但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故人美好回忆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在词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湘中故人”来指代故人的身份。湘中是指湖南中部地区,这里是作者与故人相识相知的地方。通过提及湘中,作者勾起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与故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以怀念故人为主题,通过描绘雨后云散的景象和运用意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既展示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情厚意,又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怀念。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将写景、叙事、忆旧、怀人、羁旅和离别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词的开头,“望处雨收云断”,描绘了远处天空中风云变幻的景象,使得清秋的景色更加明朗。接着,“凭阑悄悄”四字,表达了独自倚在栏杆上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感又转移到“目送秋光”上。通过“悄悄”这个词,传达出忧愁的样子。面对黄昏时分的凄凉秋景,自然会引起悲秋的感慨,让人想起宋玉这位千古悲秋之祖。紧接着,词中概括了这种感受:“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此时涌上柳永的心头,引起了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压抑住,将目光由远及近,选择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事物进行精细描写。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这两句,仿佛是通过特写镜头拍摄下的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色的苹花渐渐凋谢,秋天的月亮寒冷的露水,梧桐树叶变黄了,轻轻地飘落。这样的凄凉秋夜自然会让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词中的“轻”、“冷”两个字,恰好表达了清秋季节的感受。“苹花渐老”既描绘了眼前所见的景物,也寄托了词人寄居江湖、年岁渐长的感慨。“梧叶飘黄”中的“黄”字运用得很好,突出了梧桐叶飘落的形象。“飘”有声音,“黄”有颜色,这两个字的运用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同时“黄”字也渲染了氛围,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到了最典型的秋天景物,如水面、苹花、月亮的露水、梧桐叶等,通过“轻”、“老”、“冷”、“黄”四个字的烘托,交织成了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后文的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遣情伤”这一句,由前文的景物描写引出,情感与景色交织在一起。这几句短促而凝重,用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表达了作者对故人何在的思念之情。同时,“烟水茫茫”形容了迷蒙而无法尽见的景色,宽广而浑厚,也代表了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然之感。这里情感与景色交织在一起。这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整首词的主旨做了铺垫。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色、叙述故事等手法,将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词中的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