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杯乐·禁漏花深》原文赏析

  • qīng
    beī
    ·
    jìn
    lòu
    huā
    shēn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jìn
    lòu
    huā
    shēn
    xiù
    gōng
    yǒng
    huì
    fēng
    nuǎn
    biàn
    sháo
    jǐng
    mén
    shí
    èr
    yuán
    xiāo
    sān
    yín
    chán
    guāng
    mǎn
    lián
    yún
    dào
    líng
    feī
    guān
    huáng
    jiā
    ruì
    yān
    cōng
    cuì
    huá
    xiāo
    xìng
    shì
    chù
    céng
    chéng
    làng
    yuàn
  • lóng
    fèng
    zhú
    jiāo
    guāng
    xīng
    hàn
    duì
    zhǐ
    chǐ
    áo
    shān
    kaī
    shān
    huì
    liǎng
    shén
    xiān
    yuán
    xián
    guǎn
    xiàng
    xiǎo
    rén
    weì
    sàn
    yíng
    wàn
    jǐng
    shān
    áo
    yuàn
    suì
    suì
    tiān
    zhàng
    cháng
    zhān
    fèng
    niǎn

原文: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相关标签:节日元宵节生活倾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随着禁漏的不断滴漏,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花草已经长高了。太阳就像个刺绣工人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图画。带有蕙花香气的风把温暖散布在人间。都城有十二座门,正月十五元宵节,月亮十分圆,很高的阁楼之间的通道几乎和云层相连,皇室成员的居所高耸华丽,嘉气瑞烟缭绕在花草树木之间,有如仙境一般。元宵佳节,皇帝出来和大家一起观灯赏月,临幸到了皇城的有如神仙所居住的花园之中。
龙凤花纹的蜡烛,与天空的星月所发出的光辉交相辉映。在距离灯火晚会很近的地方打开皇帝依仗的掌扇。会见由乐府管理的民官两籍乐妓及梨园四部。天快亮了人们还没散去,街道都塞满了人,都向圣上高呼万岁。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圣上的仪仗。

注释:
倾杯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倾杯》《古倾杯》等。双片一百零六字。全词同韵,仄韵,韵字可上声、可去声。另有一百零四字、一百一十五字体。
禁漏花深:禁漏,皇宫里用以计时的计时器。花深,花草长高了。
绣工日永:绣工,指太阳,太阳就像是一个刺绣工人一样,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美丽的图画;日永,一天比一天长。
蕙风布暖:蕙风,带有蕙花香气的风;布暖,把温暖散布在人间。
变韶景:变成春天的时光。
都门十二:都城之门有十二座,借指整个京城。
银蟾(chán)光满:银蟾,月亮,旧时文人常把月亮称作蟾宫,因而称月亮为银蟾。光满,月圆。
阆(làng)苑(yuàn):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梨园:戏班子。此指乐府、教坊之类。 四部:四部乐工,即龟兹、大鼓、胡、军乐。此统指所有的管弦之乐。
鳌(áo)抃(biàn):形容欢欣鼓舞。 《倾杯乐·禁漏花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古代中国,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时刻。而在宋朝时期,元宵节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宋仁宗是宋朝的一位皇帝,他非常注重民生,尤其是对于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为了与民同乐,他常常在元宵节的夜晚走出宫门,与老百姓一同观灯、欢庆节日。这种举动不仅是为了表达皇帝对百姓的关怀,更是为了展示天下太平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柳永创作了《倾杯乐·禁漏花深》这首词。这首词以元宵节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皇帝与百姓共同观灯、共庆佳节的场景。词中通过描写灯火辉煌、欢声笑语的景象,展现了人们的欢乐和祥和。同时,词中还融入了对皇帝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表达了人们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抒发真情的意境,成为了当时元宵节晚会上的一首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皇帝与百姓共同欢庆的场景,更传递了皇帝关怀百姓、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这首词也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们传唱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通过《倾杯乐·禁漏花深》,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于皇帝的敬仰。这首词不仅是一首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它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我们思考当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倾杯乐·禁漏花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一首词的内容展开,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上元节的节日气氛。词的开头通过描写早春的季节特征,展现了冬去春来的更替,以及新春的明媚和煦气象。接着,词中点出了元宵节的特殊时刻,描述了京城皓月当空的景象。然后,词的视点逐渐转向地上,描绘了京城的建筑,展现了京都的雄伟壮丽。然而,如果没有最后一句“嘉气瑞烟葱蓓”,词就显得过于坐实,与元夕夜景的迷离不相和谐。这句话将建筑物笼罩在祥云瑞雾中,给实实在在的建筑物增添了几分朦胧缥缈的美感,突出了吉庆祥和的气氛。最后,词的上阕以“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结束,表达了天子驾临与民同乐的场景。

词的下阕主要描写了皇帝驾临后元夕灯会的热闹场面。词中描绘了龙凤烛和天空的星光、月光相辉映的景象,以及舞者翩翩起舞的场景。词中还描述了观灯的百姓与两籍乐府及梨园子弟一起狂欢的情景,人声鼎沸,箫鼓喧天。直到天亮,人们仍然没有散去。街道上挤满了人,人们向天子高呼万岁,希望每年都能见到皇帝的仪仗,目睹天子的风采。

从词的内容来看,虽然有以词谀世之嫌,但它真实地再现了东京汴梁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展现了北宋前期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倾杯乐·禁漏花深》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宋代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早梅芳·海霞红

宋代 柳永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