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原文赏析

  • 西
    shī
    ·
    cóng
    huí
    bǎi
    huā
    qiáo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cóng
    huí
    bǎi
    huā
    qiáo
    biàn
    便
    chù
    qīng
    xiāo
    fèng
    qīn
    yuān
    zhěn
    shì
    děng
    xián
    pāo
    zòng
    yǒu
    xiāng
    láng
    ēn
    xiàng
    qián
    xiāo
  • xìn
    fāng
    róng
    gǎi
    jiāng
    qiáo
    cuì
    xiě
    shuāng
    xiāo
    gēng
    píng
    jǐn
    shuō
    qíng
    yào
    shí
    chóu
    cháng
    dàn
    kàn
    dīng
    xiāng
    shù
    jiàn
    jié
    jìn
    chūn
    shāo

原文: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相关标签:分别爱情孤寂西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与丈夫分别之后,一直是独自一人度过清净的夜晚。以前幸福的记忆,为何随便抛弃。纵然有丈夫的体香尚留在衣服上,就像郎留下的恩爱一样,奈何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些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怕你不相信离别后昔日的漂亮容颜已经改变,将憔悴的样子画下来寄给你。更希望凭借寄给你的书信,让你看到字里行间的悲思之情。要知愁肠愁多少,请看丁香树,渐渐结满了丁香结。

注释:
西施:词牌名,因咏西施而得名。柳永自度曲,《乐章集》注“仙吕调”。双调七十一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三平韵。
回步:返回。百花桥:元彻、柳实与仙女相会之处。《续仙传》载:唐元和初,元彻、柳实赴浙右省亲,遭遇海风飘至孤岛,幸得南溟夫人相助,以百花桥送二人出岛。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
清宵:清静的夜晚。
凤衾(qīn):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
何事:为何,何故。等闲:随便。
馀香:残留的香气。馀,同“余”,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
向:怎奈。潜消:不知不觉地消逝。
霜绡(xiāo):白绫。亦指画在白色绫子上的真容。唐玄宗《题梅妃画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锦字:即“锦书”。《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情憀(liáo):悲思之情。
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丁香树: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花蕾称丁香结,古代诗词常用以喻愁思固结不解。
春梢:春末,暮春。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代闺怨体的词,主要描写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根据柳词大多写实的特点,可以推断出这首词的女主人公是柳永的妻子。词中提到的“百花桥”典故发生在浙江,结合柳永其他的词作,可以推断出柳永当时所在的地方是钱塘,时间是柳永第一次从汴京出发远游江浙的第二年。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描述了一位女主人公与情郎分别后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以“百花桥”为典故,描绘了女主人公独自度过清宵的情景,展现了她在寂寞中思念情郎、消磨时光的心情。接着,词中的“凤衾鸳枕”一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孤寂,通过反问语增加了情感的切实感。紧接着的“纵有”三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女主人公与情郎之间的爱情,虽然他们曾经恩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爱情也逐渐消逝。整个上片抒发了相思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女主人公的哀怨之声,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真实生动。

下片则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其中的“恐伊”一句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执着和痴情,与武则天的《如意娘》一诗有相似之处。女主人公因思念而逐渐憔悴,但又害怕情郎不再相信她的美貌,于是决定将自己的憔悴写在信中。然而,如果仔细品味,这里的“不信”似乎也是女主人公对情郎薄情寡信的谴责之语。接下来的“更凭锦字”一句呼应了下片开头的一句,描述了女主人公寄信给情郎,希望通过信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三句则借用了李商隐的诗句,以丁香树的形象来喻示情感的结合,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整首词描写了一位佳丽与情郎在百花桥分别后,日夜独守空房思念情郎的无尽愁绪。与一般的“怨妇”词不同,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折射出了柳永的爱情世界。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临江仙引·画舸

宋代 柳永

画舸、荡桨,随浪前,隔岸虹。□荷点断秋容。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想媚魂杳信,算密锁瑶宫。游人漫劳倦□,奈何不逐东风。

凤归云·向深秋

宋代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宋代 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迷仙引·才过笄年

宋代 柳永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巫山一段云·阆苑年华永

宋代 柳永

阆苑年华永,嬉游别是情。人间三度见河清。一番碧桃成。
金母忍将轻摘。留宴鳌峰真客。红狵闲卧吠斜阳。方朔敢偷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