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朵飘落的景象。
格律:指词牌名《斗百花》的格律要求。
煦色:指春天阳光明媚的美好颜色。
韶光:指美好的青春时光。
轻霭:指薄雾。
浅蘸:轻轻地触碰。
烟芜:指如烟的雾气混合显得凌乱而荒芜。
闲垂:指没有必要的垂挂,帘幕本是用来遮掩夫妻亲昵之用的,由于丈夫不在家帘幕也成为了一种没有必要的摆设。
厌厌: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斗草:古代民间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戏,唐宋时称为“斗百草”。
踏青:指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扃:指门窗的插条,此处是关闭之意。
远恨:因丈夫不知是在何处眠花宿柳,恨又没有具体对象,因此称远恨。
绵绵:连续不断,此处又有情意缠绵之意。
淑景:指美好的日影。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迟迟:迟缓。
年少傅粉:喻年轻貌美的少年男子,此处指此年轻女子的丈夫。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依前:和从前一样。
醉眠:指酒醉之后的睡眠,此处指眠花宿柳。
乍:刚刚。
空锁:白白的锁住。
花雨:春天花朵飘落的景象。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年代以及创作风格。根据内容可以得知,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无法确定,但可以推测它属于代表春闺怨的体裁。同时,作者柳永在早年游历江南时创作了许多类似作品,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词也是在那个时候创作的。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创作背景详情»
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又暗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接下来的几句“独倚阑干,黯黯生天际。微雨湿芳草,花落无声息。”通过描写女子独自倚在栏杆上,眺望远方,表达了她孤独的心情和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微雨湿润的芳草和花落无声的景象,也与女子内心的凄凉和无声的痛苦相呼应。整个下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以描写春景为背景,通过对女子内心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痛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