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离别的宴席上,我们彼此更加深情厚意,待发的木兰舟仍停泊在岸边,不忍离去。转瞬间来到了送别的地方。明知世上难以让明月长久圆满,也知道彩云不可能常相聚。我料想人生最悲伤的莫过于离别的悲伤,最痛苦的莫过于让一对正在热恋欢乐的情侣突然分离的痛苦。她那流着眼泪的玉脸,就像春天里一枝带雨的梨花,娇美而令人怜惜。
她皱着黛眉,心里盈盈无头绪。我和她一起沮丧伤心,再次拉着她的玉手,临行话别时,她还反复地在我耳边问道:你真的必须离去吗?不知有多少过去的深情的盟誓、一生的情书,从今以后全都只能凭借鱼雁来传递了。
注释:
倾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古倾杯》、《倾杯乐》等,《乐章集》有七调,此词为“歇指调”。双调一百八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离宴:饯别的宴席。殷勤:指反复叮嘱。
兰舟: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南浦:指水边的送别之所。
情知道:明明知道。
彩云:本指仙人所驾之云,后用以借指情人远去。镇聚:长聚。
轻别:轻易别离,动辄即别离。
“泪流”两句:眼泪流在琼玉般鲜嫩的脸上,好像春雨洒在洁白的梨花上一样。琼:琼玉,形容肤色白嫩。
黛蛾:黛眉。盈盈:本谓水之清澈,此处谓泪水晶莹。
黯然消魂:即“黯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犹自”二句:为“频耳畔低语,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之倒装。须,必须,一定。
他日:来日,日后。
丹素:赤诚纯洁的心。
把凭:“把”后省略“之”,意谓将其托付给。鳞羽:即鱼雁。古代有鱼雁传书之说,因此以鱼雁代书信。
《倾杯·离宴殷勤》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观词中景物与柳永另外一首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的相似之处,认为这两首词应该是同时期创作的,可以看作是《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副歌。根据研究,这两首词写于景德四年(1007年)秋,当时柳永准备离开汴京,亲友们前来送行,其中包括柳永的妻子,这两首词就是写给她的。 《倾杯·离宴殷勤》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描写了词人与妻子的分别场景和内心的感慨。词的上片以离别前的景和情为开篇,通过描写妻子在送别宴席上的殷勤劝酒和叮咛,表达了两人不忍离别又不能不离别的悲哀和无奈。词人将送别地点设在水边,用“兰舟”、“南浦”来形容,暗示了小舟仿佛也不忍离别的情感。时间转瞬即逝,最后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接下来的部分并没有继续描写送别的情景,而是由叙而议,直接抒写词人内心的感慨。通过比喻月亮不会一直圆,彩云不会一直聚集在一起,暗示了人与人总要分手,总有离别的时刻。虽然理智上明白聚散无常,但感情上却无法忍受别离的痛苦。最后一句“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表达了人生中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轻易离别。而“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则深化了这种感受,指出“鸳侣”分别已经是很苦的事情,但更苦的是在“正欢娱”时分别,心中的苦涩无法言表。
当词人从沉思中回到现实时,他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泪流满面,形容她的面容如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两句引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既清雅又别致,美丽而感伤。词人看到这样一位多情女子的孤独无依的情态,必然更加心旌摇荡,黯然神伤。上片以这样凄美的情境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动人形象,以及“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感伤之情。
《倾杯·离宴殷勤》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