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原文赏析

  • luó
    mén
    lìng
    ·
    zuó
    xiāo
    nín
    shuì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zuó
    xiāo
    nín
    shuì
    jīn
    xiāo
    yòu
    nín
    shuì
    xiǎo
    yǐn
    guī
    lái
    chū
    gēng
    guò
    xūn
    xūn
    zuì
    zhōng
    hòu
    shì
    hái
    jīng
    shuāng
    tiān
    lěng
    fēng
    chù
    shū
    chuāng
    shǎn
    shǎn
    dēng
    yáo
  • kōng
    chuáng
    zhǎn
    zhuàn
    chóng
    zhuī
    xiǎng
    yún
    mèng
    rèn
    zhěn
    nán
    cùn
    xīn
    wàn
    zhǐ
    chǐ
    qiān
    hǎo
    jǐng
    liáng
    tiān
    kōng
    yǒu
    xiāng
    lián
    weì
    yǒu
    xiāng
    lián

原文: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相关标签:羁旅相思婆罗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注释:
婆罗门令:词牌名。
恁:如此,这样。
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足见寂寞无聊之极。
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宋·黄裳《渔家傲》:“衣未剪,疏窗空引相思怨。”
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展转:即“辗转”。
云雨:指男女欢合,出自宋玉《高唐赋》。
攲(yi)枕:斜倚枕头。攲,依靠。
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 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柳永是中国宋代著名的词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就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怀揣着功名用世的志向。然而,在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了他的家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柳永最初流落到了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给了他许多灵感和创作的机会。在杭州,柳永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他常常去听歌舞表演,欣赏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舞蹈,同时也结交了许多艺术家和文人。这段时光对柳永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来,柳永又流落到了苏州,这座城市以其繁华和文化底蕴而闻名。在苏州,柳永继续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常常游历于园林之间,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这些美好的经历和感受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这篇词作正是柳永在杭州、苏州流浪时所作。它展现了柳永对浪漫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柳永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这也是柳永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他在这段流浪生活中不断地探索和成长,为后来的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词以描写羁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和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以“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为开头,通过连写两夜的情景,展现了游子在羁旅生活中的苦辛和孤眠的滋味。这两句几乎逐字重复,传达出了游子因生活单调而感到不耐烦的情绪。

接着,词中插入了“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三句,写出了在入睡之前,词人先喝了一阵闷酒。虽然只是小饮,但仍然醉醺醺地归来。这三句既说明了为何和衣而睡的原因,又为下文写追寻梦境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用设问的语气,加强了表情作用,使读者感受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词人描述了梦醒后的感受,寒冷的天气和细细的风,以及闪烁的灯光,通过肤觉和视觉的感受,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词人内心孤寂的理解。

下片则撇开景语,继续写词人孤眠寂寞的心情。词中写道“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词人此时展转反侧不能成眠,想要重温旧梦,但却无法再次实现。通过反衬手法,词人表达了梦越好,醒后越可悲的痛苦。相思情切与好梦难继成了尖锐的矛盾。

最后两句“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则极写词人复杂的心绪,每一句中都有强烈的对比。词人的内心负荷沉重难堪,而距离却近在咫尺,这表现出梦见而醒失之的无限惆怅。

最后一句“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景色和良好天气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和情人之间相思的情感,但却没有实现相互怜爱的计划。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将词人的离愁和对情人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寂和痛苦,以及对美好的渴望和无奈。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

宋代 柳永

玉肌琼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留客住(林钟商)

宋代 柳永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沈沈,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

宋代 柳永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