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当时离开的时候,就说了,没有机会再和你见面。最近呢,没有想到我们却再次相遇。闲暇的时候,喝着酒,你皱着眉头叹气。又想起旧时的无限忧愁。
你眼睛里闪着泪光,在我耳边说着你的万种怨恨。但是我也许多的无可奈何,不可能这样永远陪你。等我没有什么牵绊的时候,我就会和你永远在一起。
注释:
秋夜月:词牌名。仄韵。因尹鹗词起句有“三秋佳节”及“夜深,窗透数条斜月”句,取以为名。以尹鹗体为正体。别格83字,见柳永词。
聚散:离开。
再逢:再次相遇。
叹:叹气。
泪眼:闪着泪的眼。
奈:无可奈何。
伊:你。
《秋夜月·当初聚散》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
在他51岁时,柳永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一名官员。他曾经去过福建,期间他目睹了当地煮盐为生的民众的艰辛生活,深感同情之情。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关怀,也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创作了《煮海歌》,通过歌颂煮盐人的勤劳和坚韧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同情。
然而,尽管柳永在仕途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他的性格使他屡遭排斥和贬低。因此,他进入了一种四处漂泊的“浮生”状态。这种经历使他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和秋伤风景的偏好。他对于人生的辛酸和无奈,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表达。
柳永的创作背景可以说是他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结合。他的作品既反映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痛苦和无奈的思考。这些创作背景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秋夜月·当初聚散》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介绍了柳永的一首俚词作品,以及他在创作中运用的特色和技巧。
文章首先提到了柳永作为一个风流才子,失意后过着放浪生活的背景。然后,文章介绍了这首俚词的背景故事,柳永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个已经分手的歌妓重逢,并最终达成谅解。尽管这只是宴会上的一幕,但柳永通过细腻逼真的描写,将他们的恩怨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上阕中,柳永描写了彼此散后突然相遇的神态。他认为没有理由再与她合好,但看到她席上强装笑颜,不时皱眉长叹,他内心的情思被勾起。她双眼泪盈,不顾约束,向他倾吐着内心的真情实感。而她对他的情感始终专一。柳永表示要她“待信真个”,即割断一切羁绊,他才“收心”,与她长远相爱,对之前的误会表示谅解。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柳永俚词的特色。柳永的俚词多采用方言口语,通俗而妥贴,曲尽其意。这是他在接触市民口语中获得的。同时,柳永对市民的观察入微,能够准确地描写他们的情态、语气和心理变化,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传神。
总的来说,这篇鉴赏文章通过介绍柳永的一首俚词作品,展示了他在创作中的特色和技巧。同时,文章也对作品中的情节和情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俚词。
《秋夜月·当初聚散》鉴赏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