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月·当初聚散》原文赏析

  • qiū
    yuè
    ·
    dāng
    chū
    sàn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dāng
    chū
    sàn
    biàn
    便
    huàn
    zuò
    yóu
    zài
    féng
    miàn
    jìn
    lái
    ér
    huì
    chóng
    huān
    yàn
    xiàng
    zūn
    qián
    xián
    xiá
    liǎn
    zhù
    meí
    ér
    cháng
    tàn
    jiù
    chóu
    xiàn
  • yíng
    yíng
    leì
    yǎn
    màn
    xiàng
    ěr
    biān
    zuò
    wàn
    bān
    yōu
    yuàn
    nài
    jiā
    xīn
    xià
    yǒu
    shì
    nán
    jiàn
    dài
    xìn
    zhēn
    nín
    bié
    yíng
    bàn
    miǎn
    shōu
    xīn
    gòng
    cháng
    yuǎn

原文: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相关标签:宴会重逢爱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时离开的时候,就说了,没有机会再和你见面。最近呢,没有想到我们却再次相遇。闲暇的时候,喝着酒,你皱着眉头叹气。又想起旧时的无限忧愁。
你眼睛里闪着泪光,在我耳边说着你的万种怨恨。但是我也许多的无可奈何,不可能这样永远陪你。等我没有什么牵绊的时候,我就会和你永远在一起。

注释:
秋夜月:词牌名。仄韵。因尹鹗词起句有“三秋佳节”及“夜深,窗透数条斜月”句,取以为名。以尹鹗体为正体。别格83字,见柳永词。
聚散:离开。
再逢:再次相遇。
叹:叹气。
泪眼:闪着泪的眼。
奈:无可奈何。
伊:你。 《秋夜月·当初聚散》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柳永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

在他51岁时,柳永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一名官员。他曾经去过福建,期间他目睹了当地煮盐为生的民众的艰辛生活,深感同情之情。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关怀,也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创作了《煮海歌》,通过歌颂煮盐人的勤劳和坚韧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同情。

然而,尽管柳永在仕途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他的性格使他屡遭排斥和贬低。因此,他进入了一种四处漂泊的“浮生”状态。这种经历使他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和秋伤风景的偏好。他对于人生的辛酸和无奈,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表达。

柳永的创作背景可以说是他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结合。他的作品既反映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痛苦和无奈的思考。这些创作背景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秋夜月·当初聚散》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介绍了柳永的一首俚词作品,以及他在创作中运用的特色和技巧。

文章首先提到了柳永作为一个风流才子,失意后过着放浪生活的背景。然后,文章介绍了这首俚词的背景故事,柳永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个已经分手的歌妓重逢,并最终达成谅解。尽管这只是宴会上的一幕,但柳永通过细腻逼真的描写,将他们的恩怨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上阕中,柳永描写了彼此散后突然相遇的神态。他认为没有理由再与她合好,但看到她席上强装笑颜,不时皱眉长叹,他内心的情思被勾起。她双眼泪盈,不顾约束,向他倾吐着内心的真情实感。而她对他的情感始终专一。柳永表示要她“待信真个”,即割断一切羁绊,他才“收心”,与她长远相爱,对之前的误会表示谅解。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柳永俚词的特色。柳永的俚词多采用方言口语,通俗而妥贴,曲尽其意。这是他在接触市民口语中获得的。同时,柳永对市民的观察入微,能够准确地描写他们的情态、语气和心理变化,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传神。

总的来说,这篇鉴赏文章通过介绍柳永的一首俚词作品,展示了他在创作中的特色和技巧。同时,文章也对作品中的情节和情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俚词。 《秋夜月·当初聚散》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两同心·伫立东风

宋代 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宋代 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虽后约、的有于飞愿。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满朝欢·花隔铜壶

宋代 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