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梦觉清宵半》原文赏析

  • ān
    gōng
    ·
    mèng
    jiào
    qīng
    xiāo
    bàn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mèng
    jiào
    qīng
    xiāo
    bàn
    qiāo
    rán
    zhǐ
    tīng
    yín
    jiàn
    weí
    yǒu
    chuáng
    qián
    cán
    leì
    zhú
    hóng
    xiāng
    bàn
    àn
    yún
    chóu
    hèn
    qíng
    xiàn
    cóng
    lái
    zhǎn
    zhuàn
    qiān
    biàn
    rèn
    shǔ
    chóng
    yuān
    beì
    zěn
    xiàng
    mián
    nuǎn
  • kān
    hèn
    hái
    kān
    tàn
    dāng
    chū
    qīng
    fēn
    sàn
    zhì
    yàn
    yàn
    què
    yǎn
    chuān
    穿
    cháng
    duàn
    nín
    shēn
    qíng
    pīn
    suī
    hòu
    yuē
    yǒu
    feī
    yuàn
    nài
    piàn
    shí
    nán
    guò
    zěn
    jīn
    biàn
    便
    jiàn

原文: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虽后约、的有于飞愿。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相关标签:叙事抒情安公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半夜从梦中惊醒。静静地一边细听一边屈指数着漏滴声。床前只有将要燃尽的流泪红烛相伴。暗自引发我无限的离别之情。独自躺在床上到现在已辗转反侧了千馀遍也无法入睡。怎奈独自而眠,任凭数重鸳鸯被也无法感到温暖。
可悔又可叹的是,当初不该轻易分离。到如今独自无聊,正望眼欲穿愁断肠。如此情深意浓如何才能和好如初?纵然确有日后相聚和美的愿望,奈何这片刻的难过,怎么才能够得以马上相见?

注释:
⑴安公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乐章集》注“般涉调”、“中吕调”,此词为“般涉调”。双调一百五字,上下片各八句六仄韵。
⑵梦觉:梦醒。干宝《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清宵:清净的夜晚。萧统《钟山讲解》:“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
⑶银箭:指银饰的标记时刻以计时的漏箭。司马光《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⑷啼红:指蜡烛之红泪。
⑸云愁雨恨:指夫妻之欢。
⑹展转:同“辗转”,翻来覆去。《楚辞·刘向》:“忧心展转,愁怫郁兮。”
⑺怎向:犹怎奈,奈何。黄庭坚《转调丑奴儿·得意许多时》:“而今目下,恓惶怎向,日永春迟。”
⑻堪:可以。
⑼不合:不该。许岷《木兰花·小庭日晚花零落》:“当初不合尽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
⑽厌厌:疲倦,精神不倦。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⑾眼穿肠断:形容思念之切。眼穿,犹言望眼欲穿。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眼穿常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於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年份无法确定,但通过词中的内容可以推测出一些情况。词中提到了“虽后约、的有于飞愿”,这句话暗示了夫妻和睦的比喻,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词是柳永思念妻子时创作的。另外,词中还提到了“当初不合轻分散”,这表明这首词是在早年与妻子发生矛盾后南游时创作的。柳永在外漂泊,梦中惊醒后回忆起娇妻,因此产生了创作这首词的感觉。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以近于俚俗的语言写成的一首相思之作。与同类题材不同的是,词中的词人与恋人可能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吵架,导致他们“轻分手”。如今,词人深感自己当初的轻率,独自度过着难熬的长夜,内心涌起一浪一浪的情感波澜。

柳永的抒情作品通常上片铺叙景物,下片为内心独白。而这首词中,景语仅有“床前残泪烛”一句,其余皆为情语。这样的写法使得词中所抒之情倍感突出、充盈,也可见此情非由外物触发,而是无时不萦绕在词人心中。

上片以“梦觉清宵半”开头,明确时间为“夜半”,主人公的情状难以再入眠。接下来,通过“银箭”、“残沿烛”、“鸳被”三种意象来叙述情感。这三种意象与主人公的行动紧密相连。在这里,“银箭”代指古代计时漏壶滴漏的声音,表示时间在一秒一秒地缓慢流逝。此刻,词中的主人公正屈指细数这单调的滴答声,表现出他深夜无眠的寂寞和无聊。蜡烛已经燃尽,烛泪将要残尽,表示夜已深,只有烛泪“啼红”陪伴着主人公,进一步描绘出他的孤单。而“鸳被”本来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欢爱,但现在主人公却是“孤眠”,昔日的欢爱已成过去,所以他一个人在被子里“展转千余遍”,无论它有多么“数重”,仍然感觉不到温暖,再次写出词人内心的凄凉。这三种意象成为叙事叙情的关键物。在上片中,三种意象通过直接写情写事的句子相互串联。首句直接写出主人公夜半醒来,难以再入眠,引出第一个听觉意象“银箭”;长夜不眠后出现第二个视觉意象“残泪烛”,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意象引出“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的情语,直接表达了旧日欢情带来的无尽忧伤。从旧日欢情联想到“鸳被”这一意象,于是“展转千余遍”,“孤眠不暖”,将孤独寂寞的难耐之情写尽。

下片直接抒发内心情感,首先以“堪恨还堪叹”一句总结了这段不了情缘引发的各种情味,然后分别描写了内心的层层情感波澜。后悔“当初不合轻分散”是其中一层,这句话借用了许岷《木兰花·小庭日晚花零落》中的句子:“当初不合尽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虽然使用了典故,但也写实了词人的内心感受。接下来的“厌厌独”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满朝欢·花隔铜壶

宋代 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鹤冲天·闲窗漏永

宋代 柳永

闲窗漏永,月冷霜花堕。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无语沉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嚲。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宋代 柳永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